(二)提振工业铸平台,精准招商抓投资。
全面贯彻落实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决打好推进高质量发展持久战,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加速发展新型工业。围绕建筑工程、棉纺服饰等主导产业,力争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幅13%以上。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确保新增2户规上企业。二是继续增强承载能力。计划新增扩建园区面积1000亩,投资新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厂房、服务用房5万平方米,收购和利用闲置厂房,配套排污排水、水电气、路灯、绿化等服务设施。抓好园区新一期征地,认真落实棚改,做好征迁安置点规划设计。三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创优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到关心、关注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中,让企业扎根徐桥、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始终坚持资源换资本、环境引资本、理念融资本,充分发挥徐桥镇驻常州招商团、徐桥商会优势,广泛联系在外乡贤,重点瞄准轻纺织、总部经济等产业,实行点对点精准招商、乡情招商,积极承接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今年争取引进亿元优质工业企业1家。
(三)夯实基础强筋骨,统筹项目抓落实。
坚持以项目为依托, 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创新集镇发展动力。启动老街标二段工程;推进东湖公园下段建设;落实镇区到园区10kv专电项目;延续滨河西路后续工程建设及拆迁工作;启动镇区污水治理一体化项目;实施上街头供销社土地开发。建设居委会前停车场,谋划好群众体育场馆建设,进一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以镇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全面优化各村庄的排污、垃圾处理以及“三大革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对村庄和集镇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严格控制,努力改变集镇和村建设杂乱无章、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大局观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街道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增强集镇的人居环境水平。二是全力配合上级重点项目。完成S246快速通道改建工程徐桥镇段的拆迁任务;主动对接太华线镇中至桃铺段升级改造;配合长江委做好华阳河蓄滞洪区项目子项目项目实施;升级改造徐桥自来水厂,谋划徐桥镇第二水厂建设、城镇污水治理项目。
(四)推进改革补短板,聚焦乡村抓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户、示范家庭农场1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瑞狮山庄、百果园为标杆,大力培育“美丽田园”、“体验采摘”等休闲农业,鼓励利用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围绕脱贫攻坚,壮大各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稻虾种养、有机枣、溜溜梅、肉鸡养殖等特色种养业规模化,板块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继续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聚力深化农村改革。围绕“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农业深度融合,持以网售农产品为主导的电商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农商协作,拓展电商业务。继续实施退宅还耕项目,进一步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盘活土地,进一步消除村级债务,壮大村级经济。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强化农村综合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引领行动,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村德治秩序,营造文明和谐的淳朴乡风。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经营新模式,加快由建设型向经营型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巩固提升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中心村建设成果。四是提质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种养融合发展,在“串点联线”基础上“织线成片”,巩固提升已建成示范村组。积极拓展“美丽乡村+”、“生态+”等发展模式,推进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各村(居)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规划部署,统筹推进“三大革命”,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使全镇人居环境发生较大改变。五是持续开展环保攻坚战。以“零容忍”态度对待环境污染问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环保督察,完善考核机制,强化问责追责。强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六是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塘长制”。严格落实巡河制度,扎实开展“四清”行动,全力做好河道排沟日常保洁工作,扮靓乡村环境。
(五)统筹协调缩差距,脚踏实地抓民生。
坚持以民为本,以提升幸福感为目标,努力繁荣社会民生事业。一是完善城乡医疗保险机制。强化宣传引导,积极争取全民参合、参保,优化村级卫生室服务职能;广泛宣传鼓励生育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优生优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各类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确保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群体得到有效保障。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从就学、医疗救助、生活等方面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活动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活跃乡村文体活动。三是大力抓好义务教育。持续开展教育推均工作,确保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