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激发“人文潜力”,展现乌江睿智灵动之美
发掘乌江文化名人资源,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推进服务业态创新,形成以消费引导升级、拉动增长的新格局。
深入挖掘文旅特色。重点宣传以项羽、张孝祥、林散之为代表的历史名人,不断提高乌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林散之书画院和九牧堂遗址落成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金箔集团投资亿元的林散之艺术广场项目,策划并举办“林散之逝世30周年书画展”,充分发挥林筱之、李秋水、仝开健等现代文化名流的影响力,形成苏皖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立足“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品牌,拓展霸王祠、惠北老街旅游品牌链条,展现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依托石山、青龙湖两个万亩生态园,大力发展采摘、观赏、垂钓、农家体验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包装好霸王酥、羽毛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拉长旅游产业链。
全面发展文教事业。全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管和服务水平,将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整体规划,重点打造文化活动“一村一品”,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整理建设村龙灯队丰富资源,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培育文明新风。既要要让老百姓看得见青山绿水,也要留得住美丽乡愁。敢为人先推动殡葬改革,破除全镇干群畏难情绪,依法拆除违规“家族骨灰纪念堂”,加快编制公益性公墓布点规划,科学合理地对公益性安息堂进行选址布点,完成所有村(社区)公益性安息堂的新建或改造,并建立常态管护机制,让公益性公墓更有敬重感和仪式感。以文明村镇、平安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和评选为抓手,弘扬社会新风尚。继续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在全镇干群中掀起向叶连平同志学习的高潮,以身边事教育感化身边人。
(四)惠聚“民生民力”,展现乌江安定和谐之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一桩桩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做起,加快建设优质便捷、公益均等、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民生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杜绝厌战情绪,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攻坚基础信息、户村档案和扶贫手册的规范填写,做好贫困村“四图两档”、非贫困村“三图两档”完善更新工作,确保检查验收不出问题;强化帮扶干部管理,406名帮扶干部要严格按照要求,持续深入到1091户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强化督查问责,全角度、多方位地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2019年拟脱贫的36户101人如期脱贫;突出 “三无”特困群体,关爱贫困边缘户,解决好非贫困户、非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坚定常态攻坚意志,针对环保督查交办件主动开展“回头看”,开展农村环境治理“三大革命”和全域环境整治,强化对保洁公司的监督管理和目标考核,完成1万户年度改厕任务;抓好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将畜牧禁养工作向纵深推进,及时关搬低效污染的养殖场,完成800亩长防林建设和1000亩省级森林抚育,着力在化工基地和乌江工业园之间构筑绿色长廊,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贡献乌江力量和乌江智慧。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乌江人民的获得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好5件民生实事:一是每两年为全镇65岁以上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二是继续为每名乌江新生婴儿发放500元健康补贴;三是城乡一体化饮水工程正式供水,让乌江群众喝上长江水;四是在镇、村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五是全力推进孙濮路公交线路开通。提升乌江人民的幸福感,完成乌江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继续实施教师和老干部免费健康体检,启动濮集中心小学提升改造工程;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民生保障全覆盖、精细化。
持续深化多元治理。提升乌江人民的安全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建筑管理、道路交通、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科技创安的覆盖率和档次,在重点区域和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100个;大力整治公共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反邪教、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非法集资犯罪、远离毒品、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推动鼓南、惠北、濮集3个社区创建市级平安社区。提升乌江人民的荣誉感,释放发展红利,将江北乌江新区的发展成果惠及到每个乌江人民,让每个乌江人民以生于斯长于斯为荣,以建设“四个乌江”为荣,以参与不平凡的乌江历史为荣!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我们将初心不改、奋勇前行,以更加昂扬向上、拼搏担当的奋斗姿态,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坚定政治站位,建设忠诚型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夯实基础强党建。严格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