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系列活动。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七一文化汇演等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脱贫典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推进乡风文明纵向深入。
制订一份村规民约。组织各村在群众充分讨论、集体同意的基础上,修订本村的村规民约。明确亲邻友好、团结互助、热爱祖国、孝敬老人等文明风尚;倡导文明新风,提倡举办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办集体婚礼、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新型婚礼;提倡通过献鲜花的形式开展文明祭扫。
一年来,我们在“治理有效”上持续给力,全力打造稳定与儿街。
政府作风持续转变。组织班子成员召开“讲严立”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治病醒脑、改善作风。全面落实整改市委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县委第二巡察组反馈意见,对号入座盘点销号反馈问题。完善了《与儿街镇机关管理制度》,加大了执纪力度,起到了震慑作用。镇效能办共开展督查7次,并将督查结果在曝光台上予以曝光,有效督促了效能提升。
村干队伍持续优化。在全县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共选举出村“两委”干部58名,比往届多3名;“一肩挑”村6个,增加4个;共有33人当选为新一届党组织委员,其中女性委员8名,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3名,女书记1名;35岁以下16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名,增加7人;同时还有7位村扶贫专干因工作出色当选村两委成员,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的性别、年龄、文化结构。
总体大局持续稳定。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环境保护专项检查,安全生产形势良好。落实省“深重促”专项行动要求,成立专抓队伍,深入开展下访、走访,了解涉军、涉教、涉改等群体诉求,及时上报、有效化解。稳定信访维稳队伍,围绕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涉军团体等信访问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实行包保责任落实,牢牢把握住了维稳工作主动权,全年无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一年来,我们在“生活富裕”上共同发力,全面构筑和谐与儿街。
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全年脱贫297户662人,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11个,完成四批产业验收,发放奖补98.27万元;实施5个到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57.2万元;争取移民后扶项目6个,总投资250万;实施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22个,总投资581.4万元。不断强化贫困村双基建设,完成真龙地村、凡冲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施2个贫困村特色产业、4个扶贫基地申报和插牌,两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1.16%和1.34%,全面完成“村出列”目标。
民生工程提速提效。投资200万元,对大沙埂桥进行拓宽,破除交通瓶颈。投入资金819万元,新修道路里程25.4公里,交通体系更加顺畅。发放176户危改资金213.4万元。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258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金336万元,城镇低保金16万元,农村五保金106万元,社困补助8.6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补助13万元;投入资金40多万元对石河、真龙地两家敬老院进行多次维修,排除安全隐患;发放抚恤优抚补贴201万元,优待金52万元;发放农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31万元,护理补贴36万元,居民保障体系全面完善。
社会事业有声有色。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土地增减挂任务,完成土地复垦460亩。建立卫生、计生联合服务体系,多次外出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服务。加大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力度,实现了贫困户健康体检、代缴医保全覆盖。顺利完成年度征兵任务,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统计、科技、统战、工会、共青团、老干部、妇联、双拥、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2018年我镇在推动脱贫攻坚、加速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业绩。成绩来自同心同德,发展源于群策群力,这些都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都得益于镇党政班子的和衷共济、团结一心,都源自于全镇干群的理解信任、奋力拼搏,都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在此,我谨代表与儿街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列席同志,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儿街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是蹄疾步稳、稳中有进,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仍有一些稳中之忧、进中之难。主要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硬骨头难啃,穷根难拔;乡村振兴缺乏科学规划,缺少大产业支撑,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现代农业仍处低端,生产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少数部门和干部担当不够、主动作为的激情不足,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找准根源,科学统筹,精准施策,认真加以解决。
二、展望2019,我们改革创新乘风破浪
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是十九大精神纵深推进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乡村振兴加速实施之年。这一年里,我们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坚定不移用新的发展理念统领全局,以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为重点,以扩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为突破,以发展壮大旅游经济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充分发挥“大别山电商产业园、大沙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别山农博城”三大平台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争取力度,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具体的目标是: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43亿元,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580万元,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增长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