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根基建设。2017年11月30日,我镇代表滁州市顺利通过省级三年行动计划全覆盖专项验收,并得到了省验收组和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2018年以来,先后投资150余万元新建杨山村、李山村、侯王村等3个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办公服务环境和能力。截止目前三村村级活动场所已全部完工并入驻。二是突出示范引领。自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红心镇党委、政府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夯实责任,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截止2018年9月6日,全镇13个村(社区)全部圆满完成“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换届过程公平公正、换届工作风清气正、换届生态山清水秀,真正把群众信得过,公道正派的同志选进了班子。本次换届选举共选出村(社区)“两委”干部77人,其中交叉任职22人,占比28.6%;35岁以下12人,占比15.6%;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47人,占比61%;大专及以上学历21人,占比27.3%;党组织书记13人,其中女性2人,占比15.4%;书记主任一肩挑10人,比例达77%,组织意图得到高度贯彻。
六、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红心品牌
在定位红心镇为凤阳县农业乡镇的框架下,突出现代农业红心特色。先后种植板栗5000亩、油茶15000亩,目前已进入盛果期板栗3000亩、油茶6000亩,带动五个村三百多户农户发家致富。板栗和茶油市场供不应求,已注册多个茶油品牌,已形成凤阳县独有的油茶产业,同时也获得了省市县多位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支持!
七、加强平安创建,创安全生活环境
发展的前提是稳定。我镇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推进社会和谐安定五步调解法,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围绕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两个核心,提升群众获得感。创造平安乡镇、省级无访乡镇为目标,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创造多项新的举措。先后获得省级无访乡镇、市级平安乡镇、县级综治信访一等奖等荣誉,为红心镇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八、严把征兵质量,输送优质兵源
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就是抓手。红心镇广泛宣传“一人入伍,全家光荣”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为农村青年找到了另一条实现个人抱负、成家立业的渠道,同时也在军民深度融合的工作中展现实际行动。2017年,我镇武装工作获得市级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夏季征兵,我镇高度重视,严把兵源质量关,重点加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动员宣传,积极争取高素质兵源,圆满完成县人武部布置的征兵工作。
2018年以来,我镇多项工作先后获得市级表彰1次、县级以上表彰10多次,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将是我们下一步政府工作的重点。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打牢根基,振兴经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农村“三大革命”。优化土地三权分置,落实省委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盘活集体资产,实现 “农村三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我们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突出提质导向,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推进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创建。二是突出效益优先,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身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特色消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增长点,让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三是突出利益共享,抓“带动”促衔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关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整治环境,改善生态。以“清堆”行动为抓手,落实“五步创建法”,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为目标,让乡村美起来。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加快建设绿色红心、美好家园;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给农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着力厚植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三、强化基础,助力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省江淮杯特殊贡献奖和县濠梁杯金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最后一公里”灌溉渠道建设,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效益,让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二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建设;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加大种植品种区域化。立足红心镇土地、水源条件和农民经营习惯,在七里、岗代、荷塘、界牌等村打造6万亩“有机稻米”基地,在李武、蒋庄、侯王、乌罗村打造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好荒山、荒坡,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