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2019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镇党委提出的“五个一”发展战略,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实现重振杨柳南部重镇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建议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完成区下达财政收入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定不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镇域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综合实力
讲好杨柳故事添内涵。按照“有传说、有故事、有文化、有生态、有艺术、有价值”的要求,做好《杨柳故事》的收集编纂工作,对杨柳镇历史文化、地名沿袭、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民间故事、坊间传闻进行搜集整理,以杨柳故事吸引目光,以杨柳文化凝聚力量,为乡村振兴留根铸魂。
做响文旅品牌显特色。高标准编制杨柳镇全域旅游规划,积极编报文旅产业项目,引领指导未来杨柳5-10年发展蓝图。围绕“文旅+”模式,支持“听三田舍”、“墨安居”、“天龙湖”等精品民宿做大做强。发挥杨柳交通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做好“皖南川藏线”杨华路风景廊道建设以及柿木冷水坝天然温泉、新龙瓦屋杨自然风光、杨柳飞机场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工作。大力宣传柿木山栀、新龙樱花、三长水蜜桃、兴洋五彩稻、兴安田园蔬菜等观光旅游景点。拍摄好“山水杨柳、科创田园”形象宣传片,把杨柳的好山好水推介出去,把外面的真金白银吸引进来。组织开展摄影展、书画展以及文艺巡演、文体赛事等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全镇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推进“一园一区”添动力。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争创市、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和示范点,申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做好已落户的沪皖烟草高科技示范园项目、长三角功能产品研究院项目、安徽明美蓝莓宣城产业化项目、安徽中烟集团植物香料项目、樱花谷度假旅游区项目、绿色出口蔬菜基地项目、千亩优质稻基地项目的跟踪服务。继续做好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以“党建引领、综改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为思路,认真谋划并实施好2019年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扩展财政税源强经济。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年”活动,树立“项目为王、实体为王”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国泰医养项目、宝源绿色农业科技项目、听三生态农业项目、樱花谷等项目的服务协调工作。继续扶持木子禽业、凯兴食品、三九茶机、盛茗茶业、轩驿行制衣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固本强基,密切联系企业,帮扶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培植税收增长点。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外地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突出商贸特色增活力。加大与周边县市、友邻乡镇深度合作,开发三县交界的区位优势,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打造假日休闲旅游线路,发展“后备箱”经济。发挥商会桥梁作用,注重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嫁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积极争取开通城乡公共交通线路,充分发挥杨柳、高桥两个农贸市场的集聚效应,带动商贸流通,形成商贸特色,吸引外商落户,重现昔日杨柳商贸繁荣景象。
二、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夯实基础设施
建设美丽乡村美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抓好“五清一改”,一体化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改造农村非卫生厕所600座;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实行一体化、市场化运营;集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三线四边”实现长效管理。全面推进兴洋新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以村民自治为根本,法治、德治相结合,弘扬乡村美德,推进乡风文明,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长治久安。
发展现代农业固根本。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耕地保护,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力做好补充耕地、土地增减挂工作。继续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出品牌、扩大辐射。加快实施千亿斤增粮工程项目,确保按质按期通过验收,积极争取新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畜禽养殖等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到一万亩。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巩固“烟稻轮作”成果,种烟面积不低于8200亩,不断提升烟叶质量和效益。以“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宣茶”等五大兴茶战略为抓手,稳步推进杨柳茶产业转型升级。
提振集体经济促发展。坚持依法治理,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村级治理工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各村(社区)发挥自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出台专项激励措施,多途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畅通农村集体资产入市交易渠道,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继续深化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劝耕贷”农业信用担保,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加强农民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让种地农民成为职业农民、务工农民成为技能人才、返乡农民成为创业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