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战,以“蓝天、碧水、净土”为目标,持续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落实大气“五控”确保空气质量达到要求;持续抓好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源地等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抓好镇驻地、中心村等雨污分流工程,严格落实“三大红线”的底线要求。
防范化解各项风险,全面摸排、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不可控的风险的底线。防患土地流转拖欠群众租金、完善收缴机制;防患金融扶贫风险,防止发生大量逾期还贷现象;防患遏制村级新增债务;依法有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依法妥善处理招商引资涉及的刘老根生态农庄、教育等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依规解决瓦埠客运站收购问题;着力抓好意识形态、安排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防患和化解。
(二)强推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促发展
抓实招商引资,抢抓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寿蜀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和亲情招商等方式,招引链条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引进亿元项目2个,开工项目1个,全年招商到位资金1.3亿元。
抓实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坚持项目为大,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落实项目建设。紧盯行蓄洪区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列出任务清单,责任到人,强力推进;紧盯瓦小新校区建设,落实征地、规划设计,力争年底具备开工建设条件;超前谋划安置区二期文旅项目和环湖大道项目;加快推进“微小园”项目建设,具备招商引资条件;加快推进古镇修缮项目建设。加快建立瓦东第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行蓄洪区群众公共体育场建设。
抓实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四送一扶”活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行镇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牢固树立“帮企业办事就是办自己事的理念”。紧抓规模企业发展不放松,帮助成辉建材达产进规,企业增加值增长10%,培育1-2家规模企业,协调解决金源食品发展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意识、品牌意识。
抓实要术保障,加快推进2019-2020年度土地增减挂项目和滩涂地治理项目,解决发展所需土地指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财政税源。
(三)统筹村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特色
利用我镇被列入县首批城乡空间规划试点乡镇和县全域旅游规划将瓦埠镇纳入全县两个“副中心”之一的契机,立足乡镇的特点高起点做好全镇空间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积极谋划镇“十四五”规划,指导未来5年乡镇方向和目标。
着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依托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的污水、强弱电,自来水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镇区两污分统项目、完成1000吨污水处理站项目建设。全面完成8.579公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协调解决部分断头路,打通村村通建设最后一公里;主动与供电部门对接推进农网改造工程,加快35千瓦变电站建设工程建设,促其完工达效改善群众生活。加快推进瓦小搬迁工作,解决瓦小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化幼儿教育。完善各村文化广场的功能,补齐短板;补齐农业生产短板,改善生产条件和抗自然灾害能力。
着力生态文明建设,以“河长制、林长制”为依托,压实生态保护红线,创新工作思路,完成100亩的植树造林任务,打造张嘴、瓦岗村两个绿林大道,落实2个花园单位,确保入选省级森林乡镇称号。持续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创新工作机制,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五星”活动,在创建中发挥主动性。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年度300户改厕目标任务,统筹做好街道、上奠两个公厕项目建设;巩固已建成中心村和自然村建设成果,推进上奠、瓦岗村市级中心村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着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瓦埠湖农业种植合作社、立田水产养殖等引领农业组织化经营,不断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草莓、螃蟹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厂数量,做大做强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打造万亩以上的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基地,打响“稻虾大米”品牌;继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
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的思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农户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能人创办企业,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收入达50万元村1个,20万元以上村2个,集体经济收入村均增长10%左右,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五家。
(四)聚焦千年古镇,唱响特色文旅品牌
依托古镇旅游规划,挖掘文化资源,满足古镇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完成1000米环湖大道规划设计,完成四条街外立面改造,完成方振武故居和陵园修缮及孟家大院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货运码头和旅游码头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工作。逐步恢复千年古镇面貌,完善旅游基础配套项目,增强旅游的卖点。坚持不懈引进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企业,实现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逐步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依托在建的瓦埠湖大桥和瓦埠老街,扩大宣传,打好旅游牌,立足文化传承创新,擦亮“宓子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点抓好农民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投入向农村拓展、向公众开放。加强主流媒体运用和管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正确引导舆论,讲好瓦埠故事,传播瓦埠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