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综治保稳定,治理水平不断加强。2019年共排查村级矛盾纠纷1152件,化解1100件,接待来访群众共72批次150人;成功化解上级转交办案件15件,未发生重大集体访,越级访案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领导组织,广泛宣传,摸排线索,完成上级交办的4个问题线索的初核上报;开展群防群治,坚持夜间巡逻值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总体稳定、和谐向好,六镇公安派出所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落实“一岗双责”,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六)抓服务提效能,自身建设坚强有力。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梳理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镇为民服务中心大厅建立了自助服务平台,完成镇级权力责任清单161项编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50条;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件、办结率、满意率为100%;党风廉政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严强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有关实施细则要求,“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坚决纠正“四风”新问题,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行马上就办,从严治庸治懒;强化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持续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六镇镇的喜人变化。全镇上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涌现了很多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的新作为,展现了更多迎难而上、奋力向前、积极争先的新气象,彰显出更多责任在我、执行在我、落实在我的精气神。奋进的过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是镇党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镇人大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向在六镇投资兴业的企业界朋友,向关心、支持、参与六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乡村旅游刚刚起步,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仍有诸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有待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不够健全,社会管理不够精细,要素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坐等观望等现象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不绝,办事效率和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环境创得更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六镇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为我们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江北新区、合肥都市圈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热情高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以及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亿元,镇级财政收入达到12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合力、施良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程,巩固提升已脱贫932户2081人脱贫成果、确保完成2020年20户59人贫困户顺利脱贫。二是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按照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确保贫困户享受政策底数清、结对帮扶心中明、巩固提升有成效、感恩教育有实效。
(二)谋项目、扩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动能。一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在征地拆迁、招标采购等各行业领域中可能存在的黑恶乱非法行为,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二是做好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项目招商。积极引进重点产业、核心企业和关键项目,力促经济发展健康快速提升。三是突出生态绿色产业。拟建成规模化采摘农业2000亩,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四是引领农业组织化经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强基础、优环境,根本改善发展条件。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基础短板。继续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探索中心村管理模式。继续做好工矿废弃地、土地增减挂等项目,确保完成3000亩。二是全力帮扶企业,助推银企合作,协调园内企业与金融部门有序对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有技能的本地工人到园区企业就业,力促我镇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