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和谐稳定。完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打造基层农民文化阵地。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31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服务活动。落实“救急难”、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步推进黄赌毒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平安万佛湖创建,加强镇村治安防范,实现镇村晚间治安巡逻常态化,抓好57件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不断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大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全年共输送兵员10名。教育、卫生、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关工、慈善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
——行政效能高效务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倡求真务实,力行埋头苦干。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着干、教着干、盯着干”,脱虚向实、改进作风、一级抓一级,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全年公开政府各类信息980件,解答回应网友关切51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举措,营造了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实干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镇广大干群,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万佛湖镇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薄弱依然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亟待消除。生态农业基础弱、起步晚、进展慢。发展质量不高,招商引资不足,土地指标、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大项目难落地,项目投入成本较大。脱贫攻坚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下剩贫困人口底子薄弱,如期全面脱贫难度大。环保压力陡增,产业发展跟不上环保要求,矛盾较为突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谋划发展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政府工作执行力、管理服务效能仍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靶向治疗,决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万佛湖。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围绕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抓好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复杂性,全面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复工复产导致人员流动频繁、聚集增加,境外疫情进入高爆发阶段,外防输入压力大。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要在继续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的同时,帮助企业招工,扎实推动复工复产达产,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要进一步加强进入住宅小区流动人员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要强化师生健康筛查、防控知识培训、返校方案审验、防控物资保障、校园安全管理、教育宣传引导,保证复学复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防输入、稳市场、抓教育,消影响、推进度、抢时间,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实现上半年多数指标“双过半”。
(二)巩固脱贫成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严格遵循“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尽锐出战,履职尽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焦核心指标不放松,聚焦各类整改不放松,聚焦稳定脱贫不放松,聚焦关键节点不放松。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补齐全部短板。紧紧围绕下剩62户153人脱贫任务目标,继续加大扶贫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已经获得批复、总投资1736.6万元的13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6月底前完工。要聚焦“四类人口”,全面开展上门走访,进一步摸清家庭底数,优化调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消费扶贫等各项措施落实力度,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