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人民武装、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工青妇、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
(五)狠抓作风建设,政府形象得到新展示。一是党性教育不断强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成效。健全政府议事决策制度,推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水平;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工程等重点领域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健全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巡视巡察整改工作。
各位代表!2019年,乌溪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乌溪落地见效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每一位代表都是乌溪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每一位群众都是乌溪发展的建设者和共享者。在此,我代表乌溪镇人民政府,向战斗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广大外来投资者和本土企业家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乌溪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乌溪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虽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发展质量不优、体系不全,实体税收占比过低,可用财力较少;项目落地难的矛盾突出,加快发展的空间受限;乌溪商贸城建设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亟待化解;少数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有待提升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镇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构筑镇、村(居)防控网络,落实包保责任、强化信息摸排、严格居家隔离、加强宣传引导,全镇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空前考验。
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截至4月底,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613万元,同比增加6.01%,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财政收入4221.38万元,超序时进度1.8个百分点。
2020年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及中共乌溪镇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对接服务南京深度融入长三角,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兴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推动乌溪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安排为:完成财政收入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全县平均水平。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工作,全力完成县下达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稳定增长、力求突破,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全力发展工业。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机制,落实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完善“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实现企业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浩宇仪表、东方仪表、求是仪表、虹润彩印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步伐。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不断扩大蟹苗养殖和水产生态养殖基地规模,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完成“乌溪蟹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工作,打造乌溪蟹苗国字号品牌,提高在外知名度;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市级合作社或家庭农场2家以上,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三是不断释放三产活力。重点整合乌溪老街、乌溪大港、乌溪龙舟、乌溪蟹苗、墨溪书画等品牌资源优势,做活“水”文章,培育一批“农家乐”“蟹家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