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常抓不懈。强化征迁扫尾,抽调镇机关精干力量集中攻坚,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征地拆迁任务。重点做好高速下线入口、梅山饭店、城南保障房、环城南路、老县委会、人武部、原建筑公司、七队八队、治超站、老供销社、工艺厂、老河三角地块、尧河商住楼、周氏文化园等80余项县重点工程征迁保障,同步做好未签户攻坚和已签户搬迁工作。
(二)立足本地实际,培育壮大产业项目。
加快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大县城工业板块,进一步降低企业建投成本、缩短企业投运周期,内优结构,外增投资,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领产业集群化发展。开展城区小微企业专项整治,集中治理消除“三合一”场所各类问题隐患,倒逼小微企业退城入园、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滨湖园区中莱智创城一期13.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及配套设施,全程做好督促和施工协调保障,力争主体完工并投入运营,为小微企业落户落地提供平台。
打造孵化平台。依托大龙网东至龙工厂,促进东至跨境电商示范体系建设,吸附形成产业链条,实现经济、社会、企业多元效益。拓宽县域本地箱包、袜业、服装等传统产业企业合作面源,引导一批企业入驻东至龙工厂网上产业带和集采中心平台,2020年实现出口额1050万美元。打造互联网工贸孵化园,为本地企业、集货仓、源头工厂等提供渠道融合、品牌设计和专业培训等增值服务,同园区形成“孵化闭环”。
壮大矿业经济。加快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扎实做好矿山专用廊道建设保障工作,改善矿业发展运输通道。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升矿区生态效益,促使矿业经济破除当前发展瓶颈,拓宽矿业经济发展路径,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动城乡融合。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用足用好“三农”支持政策,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一村一品”示范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菊花、果蔬等特色种养产业,做大做强农特产品。完成梅城周村、乃滩斗岭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35KV兰溪-城南线路工程协调服务。鼓励发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0年新增市、县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场10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网格化,促进全镇水域、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改厕600户,网格化抓好秸秆禁烧。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河西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地,充分利用边角、闲置、抛荒土地资源重点发展物流仓储。制定专门办法,面向全镇各村以股份化方式运营,解决部分资源短板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瓶颈问题,打造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高效增长的支撑杠杆,实现全面开花,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10%以上。
(四)突出民生保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坚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继续抓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强化封闭式管理,持续做好宣传引导,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复产复工、征地拆迁、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抓紧抓牢脱贫攻坚。坚持问题导向,日常指导服务与集中核查相结合,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发挥产业、就业扶贫造血功能,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四送四通”直通车扶贫模式,积极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主动介绍贫困户务工,积极开发公益辅助性岗位,着力促进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持续关注已脱贫户、边缘户群体,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完成24户47人脱贫任务,确保2020年全镇所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切实抓好民生保障。推深做实主题教育,持续深化开展“四治四解”专项行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实做好33项民生工程,推动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资金补助,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900人。
全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统筹推进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征兵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持全镇安全平稳良好局面。贯彻落实好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重点乡镇整治成果,畅通线索举报渠道,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