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环保意识,注重绿色发展。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以示范区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实施为契机,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依托平山生态优势,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工作要求,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农兴农业、博玙湖农业、蓝莓种植等一批特色高效经济林基地,实现全域景区化。引导镇域养殖企业进一步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将畜禽排泄物通过环保循环化设备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彻底解决镇域畜禽粪便处理问题。扎实开展河湖清洁、河畅水清、生态河湖主题活动,逐步实现镇域内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管理保护目标。
二是实施“三大革命”,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年行动,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效实施,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垃圾治理力度,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垃圾全面长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充分发挥镇内9座污水处理场作用,引导更多群众将生活污水接入管网进行处理;大力推进自然村常住农户厕所改造,重点对不能纳入管网集中收集处理的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全面完成350户年度改厕任务,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切实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
(五)聚焦脱贫攻坚,增进发展新福祉。紧扣全年完成74户(207人)脱贫目标,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深化年”为契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找准工作差距,强化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打赢年度脱贫攻坚战。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走访帮扶。结对帮扶责任人要拿出“绣花”精神,找准短板,精准发力。以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为导向,重点关注四类重点群体(贫困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抓住五个关键环节(产业发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确保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一次,通过持续深入地走访,全面、精准分析村情、户情,对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年度帮扶计划,逐村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真精准、快实施、有成效。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坚持产业优先,进一步完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深度挖掘优势资源,选好扶贫项目,组织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向选择帮扶贫困户,搭建特色种养业对接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带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继续实行好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支持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结合示范区产业发展实际,引导贫困户选准自主发展产业项目,鼓励贫困户抱团发展产业。实施好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
三是加强对接跟进,落实行业扶贫。积极对接县直行业部门,有效落实好行业扶贫工程。进一步实施好就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交通扶贫工程、社保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扎实做好健康脱贫基础性工作,提高贫困人口对健康脱贫政策知晓率;完善教育扶贫专干责任制和教师包保制度,实施精准资助;扎实开展危房“清零”行动,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完善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相关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六)聚焦美好向往,丰富发展新内涵。坚持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发展内涵,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民生改善。认真实施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大洼和平山敬老院后续管理工作,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有效保障残疾人权益,实现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工作站镇村全覆盖;加大现有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和谋划建设日产20000吨自来水厂的招商或申报力度,认真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全力保障好镇域S360、S238、S212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高质量完成16.8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普及农村娱乐室、健身场所、文化广场等文娱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落实健康促进县创建任务,有效开展卫生村创建,全面完成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增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深化计划生育“新三为主”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协同提升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加强校园安全监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平山。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身先示范,旗帜鲜明地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将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坚持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共同提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办”等治理制度,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巩固提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试点工作成果,积极创建民主法治村,实施乡村德治工程,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改革发展年”活动,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着力解决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