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推进“强基础”,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2019年以来,我们致力于统筹协调发展,突出抓项目、夯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推进中迈出新步伐。一是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纵深推进。文桥村、五合村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我乡荣获2019年度省级森林城镇,文桥村荣获2019年度省级森林村庄。对182.7km村组道路、14.3km“一纵一横”道路、212个自然组进行了整治,绿化道路6.7km。共申报美丽乡村3个。全年改厕任务362个,发放三格式化粪池364个。完成了集镇区污水管网中学段改造工作。二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投资3229余万元实施了141条总里程71.76公里“四好农村路”道路硬化。投入80余万元实施生命防护工程8个,共计30余公里。完成217口生态塘建设,对李桥支渠、姑塘支渠及村级渠道进行了全面的清淤、扫障。大石乡泊湖水厂管网延伸65千米,泊湖水厂现有用水户4056户,新增用户1784户。实施何冲桥改造工程,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S246公路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2019年受益面积达9909亩。
(四)聚焦重点“惠民生”,社会事业有新成果。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保障改善民生,突出促稳定、保基本、兜底线,民计民生在均衡普惠中得到新成果。一是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对X102县道、乡村主要道路的乱搭乱建经营户下发取缔通知书30余份,拆除乱搭乱建13处、规范治理集镇区内沿路商店32处。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运行,大石乡卫生院中医馆获市级中医特色专科。举办大石乡2019年首届广场舞比赛,开展好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对全乡419户951人农村低保开展入户核查,2019年度共计新增低保58户121人。全乡共计评估67户危房,均已申请危房改造。共拆除危旧房屋233户,废弃的零星猪圈、牛栏、厕所及其它零星建筑275间。投资45.65万元建设大石水厂备用水源工程,投资5.5万元实施大石岭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社会治理稳定和谐。创新机制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基本上保证了整个大局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铁拳出击”等行动,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梳理上报涉黑涉恶线索13条。编排节目三句半《扫黑除恶扬正气》、小品《扫黑除恶助脱贫》进农村、进企业。开展信访听证会3次。开展“千家万户访平安”活动,成立治安巡逻大队,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
(五)从严从实“提效能”,作风建设有新提升。
2019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突出改作风、转职能、促落实,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展现新气象。一是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制定出台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自觉接受乡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标准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9件,办结率100%,人大代表满意率达到100%。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大石乡村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交易项目41个,累计交易额2496.73万元,节约资金255.49万元。二是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围绕重点项目、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农村改厕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察访10余次,确保了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深入推进“看比学”活动,广泛深入各村各单位开展调研,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坚持立足全面,既突出关键少数又面向全体党员,强化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确保管党治党有重点、无盲区。旗帜鲜明支持乡纪委执纪问责,加大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及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监督检查力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立即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安排部署,迅速建立起“乡-村-组”三级防护网络,全乡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各村充实疫情防控一线力量。全乡累计摸排湖北返乡人员331人,重点地区来乡人员67人。建立重点人员台账,严格按照“九个一”管理要求对重点人员进行管控。悬挂横幅50余条,张贴宣传画11000余张,散发明白卡、一封信20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0余台。积极推行“联防长”制,全乡共分54个网格,设250个联防长。在102县道文桥村界牌处设置防疫检测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累计监测3717车次、7109人次。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共计取消、延迟红白喜事163起。充分发挥11个监测点、劝导点的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共计有560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乡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全乡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代表乡政府,向全乡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大石发展的领导、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由于全乡产业层次不高,动能转换不快,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更为凸显;社会事业方面,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集镇区总体功能不完善、不匹配,导致城乡建设品质不高、形态不优;自身建设方面,少数干部主动思考、主动履职的意识不强,解决问题、服务为民的能力不够,积极作为、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不浓。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