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产乡融合、乡村振兴,更高标准推进农村发展
从聚集特色产业、推动村强民富等方面处处发力,形成产乡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及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开展全面普查,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落实边缘户帮扶措施,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发公益岗、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解好贫困人口疫后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双基”建设,完善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村集体经济2019-2022年规划,指导各村通过资产运营、资源开发、合作经营、产业服务、实体带动等多种模式,争取项目实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确保脱贫攻坚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考验。激励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努力打造具有我乡特色的有机茶产业,开办吴裕泰茶产品展示厅和茶馆。扩大村级集体流转闲置土地面积,发展集体农业产业项目。在昌溪村周邦头、凌家巷、上村坦打造300亩果园,包括猕猴桃、桃子、枇杷等水果采摘体验;万二村继续流转关山组、朝阳、关山土地,打造千亩农业基地,实施旅游+精致农业,发展观光、茶叶采摘、茶叶制作体验等。引导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新型农机具入村进户,提升种植效益。力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农、文、旅、居”融合发展方向,全力抓好乡村特色全域旅游。对昌溪乡境内5条古道进行修复利用,全长约25公里,种植约100亩桃花、梅花等植物,新建休息亭、观景台、观景公园、垂钓场所、农家乐等,形成富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流转土地10亩,利用昌溪坝潭自然村打造康养度假村,建养老中心大楼。认真抓好万二、下坝等特色村打造,以昌溪独特的“古民居”和“历史名人”为依托,规划设置乡贤馆、名人工作室或知名院校知名企业总部,打造新徽商总部,吸引天下客商来研究探讨,并投资兴业。收购农房统一打造或与村民合作相结合,从卫生院起至三眼井打造民俗风情一条街,集传统技艺、昌溪小吃、民俗文化、茶楼、酒楼、客栈为一体的娱乐、购物、体验风情街。以“枫林夜读”及传统的“花灯”、“草龙”、“古戏台”、昌源河打造昌溪之夜主题文化旅游品牌,进而建成特色的夜宿小镇、康养小镇。持续抓好古村落保护,以沧山源自然村及昌溪“十大书屋”为基础打造“私塾文化”特色的“阅读小镇”,进而将昌溪打造成连接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水南)与石潭、坡山、湖田山(旱南)的民宿集群的夜宿小镇、养生小镇。
三、聚焦天蓝水美、生态宜居,更高品位推进环境整治
深入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天蓝水美的美好家园,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持续抓牢污染防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重要指示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抓实污染防治攻坚的每一项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水环境污染源监管。108米水位线以下、河道及沿岸农作物退耕绿植。争取建设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增设村庄污水管网,运行好污水处理设施。强化环保执法,引导综合利用,常态化管控秸杆禁烧。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确保养殖场污水零排放。继续实施农药集中配送、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昌溪河昌溪段面水质每月P值控制在1以下。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强化服务外包单位督查管理,巩固完善垃圾清运模式,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登记发证率达90%以上。严格执行《歙县农村村民个人建房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和除害处理率均达100%。加速提升乡村品位。组建各专题专班,攻关昌溪、沧山源古村落旅游资源、昌溪村口约15亩国有土地、昌溪新村开发、昌溪新政府大楼等遗留问题。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将20公里公路拓宽列入十四五规划,加大深渡、阳产、昌溪、坡山等景点的互联互通。实施连接昌溪、下坝、万二、关山、文山、阳产的旅游道路前期昌溪至万二关山的扶贫道路项目。完成昌溪中心村、万二中心村、关山自然村3个全国传落古村落保护规划,并争取实施保护修缮。实施昌溪村国保单位消防工程,以奖代补支持村民维修有价值古民居。整治昌溪入口停车场,硬化、绿化、亮化沿线风景道路,提升沿线风貌。启动下坝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凤岐新村等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挖掘文化内涵,重拾“昌溪志”编撰工作,拟打造“私塾”、“吴茶”、“周漆”文化馆园,提升我乡品位。
四、聚焦民生改善、群众期盼,更高水平推进社会文明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取向,提高民生保障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民生建设,精心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编制农村供水规划,实施昌溪村供水管网改造,持续保障安全饮水。实施就业富民工程,及时推送招聘信息,组织好技能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各类保险扩面征缴。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救助慰问力度。严格实行低保动态管理,严进宽出,应保尽保。继续贯彻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关怀计生特殊家庭,规范发放计生奖特扶资金,推进健康社区、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孕前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参检率达90%以上。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加强民办幼儿看护点监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强化疾病防控体系及医疗救助体系建设,配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医防深度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和低收入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日常维护,文化场所定时开放服务。加大奖补政策宣传、主动服务力度,落实巡查制度,早发现早处置,决不手软地推进殡葬改革。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光荣之家走访问候全盖,加大帮扶困难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和宣传褒奖最美退伍军人、立功现役军人力度。高质量完成征兵命令,完成基层武装部和村级民兵营规范化建设,发挥国防后备力量“三时”作用。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农机、气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雪亮工程”覆盖率,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探索实施“乡贤+”试点工程,推进乡村智慧治理和群防群治。宣传执行新《安徽省信访条例》,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构建访调对接新机制,推进听证程序实施阳光信访。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进一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严从实抓好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总结森林防火、水灾应急、防疫应对经验,查找短板,重组乡村应急队伍,强化平时训练、器材管护和物质储备,建立全民参与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突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