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们心系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收官年各项收官工作,完成年度12个扶贫项目建设并通过审计验收。强力推进低小散污乱企业联合整治行动,制止取缔洗砂、碎石场16处、无证混凝土搅拌站3处,关停违规生产企业1处,拆除养殖场94家。完成董岗阅读空间和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完成花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并通过验收。花岗中心校及幼儿园、董岗综合门诊部、红堰和花园卫生室投入使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同步做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矛盾调解等各项工作,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过去的一年,我们自我加压,作风效能持续优化。实施《花岗镇“绩效奖励池”综合考评方案》和《花岗镇村级党建工作与目标工作“1+6”责任制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对全镇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真正实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工作实效。以市委巡察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机关管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望“十三五”,我们欣喜的看到,花岗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定,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花岗镇人民政府向在座各位人大代表,向辛勤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花岗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催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一二三产业发展土地要素保障不到位制约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于部分征迁遗留问题处理措施不够强硬、力度不够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思考科学谋划,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促进花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核(主城区)、二轴(金寨南路发展轴、合六南通道发展轴)、三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四镇(花岗、董岗、四合、孙集四个中心集镇)、五网(水、电、路、气、公共服务)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合肥未来城市建设新中心。
二、预期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25年GDP达到3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到2025年财政收入实现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到202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0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均年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力争翻一番。
三、主要任务
紧扣目标定位,加快从主城区到新中心的定位转变,严格落实“新”的要求、深刻把握“中心”的内涵,顺势而为、有所作为,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高城镇发展能级,加强新型集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12345”的发展新思路。
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核心,建设肥西新城区。呼应县委“新中心”定位,进一步明确产城融合示范区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心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产业引领、交通为先、生态为基”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项目招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活配套、强化生态保障,不断深化起步区9平方公里建设,逐步推进拓展区建设步伐。以新的城市规划、新的产业形态、新的建设水平、新的民生布局、新的治理模式,同步建设现代产业组团(工业聚焦区提升)、品质生活组团(董岗安置点及生活配套)、生态涵养组团(群英湖及产城区水系改造),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合肥城市建设新标杆。
以金寨南路、合六南通道为轴,开拓城乡发展新格局。金寨南路作为对接合肥主城、辐射周边市镇的主干线,以其优质的建设水准、高标准的景观绿化,成为肥西外树形象的一张名片;以其串联产业、人口、土地、生态等各类发展要素的巨大优势,成为内增动力的枢纽。合六南通道建设也要按照金寨南路的标准和定位,以景观标准完善绿化、以城市标准建设配套。结合两轴建设,逐步打造肥西新城版的“一带一路”,即金寨南路产业经济带和合六南通道观光休闲路,在金寨南路沿线布点总部经济、写字楼、高端商业、现代服务业等,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依托合六南通道,联接合肥主城、紫蓬山旅游观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示范点,方便合肥市民到肥西休闲旅游采摘观光。
以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观光区为主体,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重大项目辐射效应,完善各功能区规划定位,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向“大、优、好”方向发展,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聚焦聚力支柱产业,精准招商,提升服务,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项目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京东智能产业园、丰树综合产业园等大项目、大产业落实落地、集聚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60个,申报大项目40个。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331”空间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即3000亩的科技示范园、3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万亩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结合地域特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以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为基础,以合六南通道为主线,充分利用紫蓬山、红石堰、淮军圩堡等旅游资源,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红堰乡村旅游区,加强农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开发,打造“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的产业特色小街区,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