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有“力”有“度”。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27个自然村庄的“五清一改”任务。全年累计清理农村垃圾及农业生产废弃物3000.8吨,清理塘口50个,沟渠45公里,清理或规整草堆及柴火堆1087处,清理路边杂树杂草19.6公里,种植花草8500平方米。
河长林长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河长制APP巡河,全年累计完成新造林1864亩、森林抚育1500亩、退化林修复300亩、道路绿化60公里,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周楼村,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持续发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全域开展禁烧禁放工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完成柿树岗污水处理厂500吨及周桥新村50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新街社区雨、污水管道整治项目完工,支管网建设1762米,主管网197米,九龙路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长度约为630米。
(四)谋福祉解民忧,在社会事业上继续提升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及中央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改工作。按时完成“四个清零”,完成新街、周楼和柿树岗三个村脱贫攻坚普查及73户231人受灾贫困户灾后救助帮扶工作。2020年共实施扶贫建设项目1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4个,财政投入共计2360.29万元。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坚持谋划定思路、立足实际求突破、压实责任抓落实,以多种方式激励乡、村干部主动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2020年圆满完成22个村“清零”目标,实现100万以上强村2个,50万元以上强村3个,10-50万元村14个,5-10万元村3个。
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发挥城乡低保兜底作用,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年低保共保障1449户2072人,占全乡人口的3.75%,覆盖率在全县位于前列。积极开展救助和帮扶,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约90万元。加强五保供养中心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衣橱、消防喷淋等设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563人、城镇就业岗位636个,城乡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7%以上。扎实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目标任务,其中窗口累计办件7988件,网上办件量20666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
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取得实效。持续抓好肥西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配套工作,打造了12个健康村(社区)、140户健康家庭,建成3条健康步道。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乡22个村全部设置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及培训16次,培训人数达到800人次。超额完成银龄安康和计生家庭意外保险保费收缴任务,完成比例分别达到103%和104%。计生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新增奖扶对象379人、特扶对象3人。
更好弘扬传承柿树非遗文化。积极打造非遗之乡,成功申报柿树大鼓、碟子舞、黄花老焖酱、唐定奎故事、龙潭寺传奇、防虎山故事等6个县级非遗项目,目前柿树非遗项目共计12个,位居全县第一。组织开展乐配大鼓和双棍莲湘等2个原创非遗作品,其中双棍莲湘荣获2020年合肥市乡镇文艺调演比赛一等奖。荣获2019中国文化和旅游总评榜中国人气文旅小镇称号。
下“绣花功”创新乡村治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大型法律宣传活动8次。推深做实“村事民定”工作法,做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打造“老张说事”工作室,一年内成功调解纠纷37次,吸引省、市、县领导多次到乡考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累计处理信访及热线问题354件,排查纠纷538件,接待法律咨询5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件,顺利完成“七五”普法验收,成功创建杨桥、柿树岗等2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挑战不畏惧,攻坚克难勇担当,万众一心齐奋斗,用真抓实干赢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柿树岗乡建设发展的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柿树当下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方面,党建引领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高,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乡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产业层次不高,一三产融合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三是乡村治理方面,品牌效应不强,缺乏关键性突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盯紧抓实“千亿肥西”新台阶、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点和合肥未来城市建设新中心发展契机,立足“画里乡村、生态柿树”的发展定位,利用好合六南通道、德上高速等区域交通环境提升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利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聚焦生态,着眼绿色,奋力争创国家级生态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生态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