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着力实现生活富裕。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产业。计划围绕曹庙村、徐圩村、双庙村、河沟社区现有在地苗木,打造皖北活立木苗木花卉园,适时举办以花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计划在高西庄以西至杜桥南北路、义河路与彭集路之间的范围内发展虾稻连作项目;扩大沿义彭路林果、林药种植面积,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万亩以上。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条件改善,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计划五年内将我镇1家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提升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级农事服务中心,促进农业生产由农机托管向全程农事托管转变,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
(三)突出生态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一是坚持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的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采用管道收集集中式处理;健全垃圾治理保洁机制,适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用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年均栽植适宜苗木1万株以上,全面保障绿化的标准和质量,确保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继续实施村庄亮化美化、集镇街道整治工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省道、中心村庄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新建“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3个、省级示范村1个。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垃圾焚烧力度,开展陈年垃圾集中清理等专项治理活动,着力建设靓丽清洁家园。
二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日常管控,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农地姓农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要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合法合规利用土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繁荣社会事业。
一是打造教育品牌。依托我镇教育强镇优势,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构建起镇村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发展均衡、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教育信息化程度高、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继续加强校园安全环境,在全镇广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激情,畅通村小与中心学校师资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全镇教育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计划投资300万元,在集镇建设一座多功能体育馆;计划投资200万元,在全镇范围内再修建5处社会化足球场;计划投资260万元,依托各村村庄布局特点,地形特色,在每个中心村修建一处文化广场。农民文化礼堂、休闲广场、社会化足球场满足小中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镇文化广播站招募健身志愿者,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三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确保投资6000万元的三义镇中心卫生院新区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三义卫生院河沟分院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正式投入运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
四是扩大就业创业。建立劳务市场,加强与各地蒙城商会的联系,摸清人才需求,实行点对点输送。扩宽就业渠道,把劳动力技能培训纳入重要日程,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舍饲养殖、务工技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力争每年培训劳动力300人,实现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促进劳动力由苦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五是落实社会保障。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8%以上。积极落实低保、优抚、残联、老龄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专项制度,持续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资金。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镇村面貌。
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镇村建设。一是优化全镇路网。完成全镇村村通公路改扩建及安防设施建设,实施乡道黑色化和绕镇线建设,重点打造2-3条网红美丽农村路,扩大影响力;加大交付使用公路的管护力度,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蓄引提调结合的原则,坚持灌溉与排涝并重,新建设20000亩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资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的应变能力。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对十八里长沟等沟坡治理,增强集镇排水、沿芡河岸两边的防洪减灾功能。三是继续植树造林。围绕芡河沿岸,根据地形地貌打造建设森林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