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开展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入户核查和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通过组织镇纪委、扶贫办以及各驻村工作组自查以及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各村扶贫工作特别是精准识别方面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存在问题马上进行整改。同时,借力邻近乡镇对我镇进行贫困户入户核查,进一步抓严抓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惩治工作。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扎实推进防污减排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松源河治理方面,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工作组各司其责,号召党员干部带头配合做好整治工作,对禁养区养殖场进行拆除或关闭退养。至目前,已完成整治户数215户次,处理生猪2万多头,清除养殖面积6.53万平方米。
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成立了河长制领导小组,制定镇级工作方案,构建镇、村、自然村三级河长体系,辖区内的河流均设立了河长。镇、村河长按照要求每月至少巡河两次,并提交巡河表和巡河图片,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和处理。落实江河湖库“五清”专项行动工作,共投入20多万元对松源河8公里长的河道进行水浮莲及垃圾漂浮物的大清理行动,并督促各村对辖区内溪、湖、库做好“五清”工作。
三是有效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方面联通松源河南边圩镇部分街道排污圳道至污水处理厂,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村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径口、横坊、湾溪村级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其他沿河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进入进场施工阶段。
四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和大气污染工作。一方面与志诚达签订第三方服务协议,投入资金279.33万元,采取“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对全镇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清洁公司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运营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宣传,组织镇村干部强化对焚烧垃圾和稻杆等的监管,减少大气污染,保护松源生态环境。
(三)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是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总体方案》、《2018年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工作》等工作方案,并由镇、村两级派专人负责工作台账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完善,确保扫黑除恶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018年我镇共排查出线索2条,处理省第四督导组交办案件6宗。
二是全面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全镇共划分基础网格64个,围绕“排查防控违法犯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三大任务,完善信息化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筹协调作用,认真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以及防邪等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去年一年来,我镇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63宗,调解成功363起,组织排查12次,排查调处重点矛盾纠纷4件,受理上级交办信案16件,已办结上级交办信案15件,由镇、村级综治维稳站受理矛盾纠纷共32件,成功调处32件。
三、示范引领美丽扩散,载体传承苏区精神
(一)加快美丽乡村示范建设
打造“3+3”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模式,即3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横坊村、五星村、案背村)、3个省定贫困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湾溪村、园岭村、径口村),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目前,全镇共完成清拆面积4.227万平方米,其中3个省定贫困村共20个自然村均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共完成了湾溪、径口道路建设项目4个,正在实施道路建设、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28个。黄坑、白玉等村紧跟示范点步伐,主动调频对标,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按规划、分步骤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保护和盘活红色资源
我镇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结合区位边陲的特点,把红色资源文化与乡村旅游相互结合起来,将全镇规划成“一心一带两轴四区”,打造成“红色松源、商贸小镇”。全镇现有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11处,今年以来投入资金270万元对蛟花堂进行修缮保护,目前已完成主体修缮工程,并规划对同怀别墅进行修缮、新建连接圩镇中心区至同怀别墅的同慈桥,目前同慈桥新建项目已完成立项,同怀别墅修缮项目已完成勘察设计,进入立项阶段。同时规划在圩镇建设一座文史馆,由梅州市收藏家协会负责建设和提供展品。
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强化保障改善民生
(一)抓实惠农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高质完成土地确权工作,我镇确权农户9108户(不包含公田173户),收回合同8963户,下发土地经营承包权证书9103本,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对仍存在纠纷的部分土地,我镇已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协助村级解决土地纠纷。二是做好2018种粮保护补贴核实和发放工作,2018发放金额149.8万元。三是做好农机购机补贴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时让农民充分了解补贴机具目录、补贴重点、优先条件、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2018年共发放补贴1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