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创新生态升级。研究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供需信息发布与合作对接平台,服务好特色支柱产业,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领航计划,落实市关于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招引特大产业项目和总部项目,对新迁入的总部企业按“一事一议”予以支持。做好经济监测服务工作,充分挖掘本土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建立健全创新梯度发展和企业培育扶持机制,倾斜配置土地等资源要素;全力支持上市企业扩大发展,滚动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力争推动1至2家企业年内递交上市资料,全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大力推进企业升规工作,完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快建立企业成长服务跟踪机制,努力实现今年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加大重点关键领域人才引进培养,修改完善优才卡政策,提升人才安居、人才子女教育等方面保障水平,谋划论证建设人才社区、青年人才驿站。深化落实“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筹划打造“长安技谷”。
聚焦有效投资潜力升级。编制长安重点招商地图,积极引进补链条、强支柱、利未来的投资项目。服务好已签约项目,协助企业尽快解决选址、立项、招拍等问题,进一步为投资提速。紧盯重大项目,推动在建项目加快投资进度,确保长发光电研发生产、小天才生产中心等项目顺利竣工投产,新增2个重大建设项目、2个重大预备项目,力争实现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4亿元。努力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协助企业用足用好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达到36亿元、技改投资达到32亿元。协同推进产业投资与城市建设投资,力争治水、交通、教育等民生市政工程完成投资7.5亿元;畅通房地产投资建设,推动实现房地产建设投入28.4亿元。搭建多层次融资服务平台,鼓励本土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提速发展,聚力打造在资本市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长安板块”。
聚焦全民消费动力升级。打造更多促消费品牌,培育高品质的消费新平台,加大我镇智能手机、五金模具等特色名优产品的推广力度,充分挖掘镇内六大五金模具专业市场潜力,办好第二十一届“长展会”,进一步激活本土消费。积极发展“流量经济”“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不断丰富体育健康、教育培训、生态游憩、夜市夜景等消费场景,多元化释放消费潜力,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6.5%。
聚焦对外贸易能力升级。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合作,吸引更多企业进驻1688“长安产业带”线上交易平台,组织我镇企业参与“线上加博会”等展会,帮扶外向型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型内销,协调解决企业内销各环节堵点,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格局。落实好跨境电子商务奖励、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优质外贸企业出口通关、金融信贷等“绿色通道”。深化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建立重点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稳定外资外贸企业发展信心,集聚更多先进制造和专业服务领域的优质外资企业,推动我镇外经贸以更高水平应对国际逆风逆水新挑战。
二、全镇域提升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发展可持续竞争力
推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紧盯城市更新,力争年内新增5宗更新单元确定前期服务商,推进乌沙社区蔡屋产城融合更新单元、新民茅洲河沿岸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等共16宗更新项目提速,推动镇村工业园改造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对全镇集体性质的物业进行摸查,启动一批“工改工”“工改M0”项目,兼顾空间拓展与低成本空间打造。加快TOD开发建设,推出长安站两幅经营性用地,启动建设一所三甲医院、一所小学、一所初中的前期工作。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巩固茅洲河治理成效,完成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收尾工程,实施三八河、长青渠等河涌查漏补缺工程,确保4条黑臭水体达到“长制久清”效果、茅洲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水以上。加快推进磨碟河流域综合整治,完成一期雨污管网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大沙河、厦岗涌等4条河涌雨污分流改造,力争完成污水接入5314栋,磨碟河水质达标V类水。强化全流域协同治理,努力完成市下达的18条河涌整治任务。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等减排措施,严格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保准入和监管,推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数比例持续达标创优。抓好土壤治理,加强对固废储存、运输、处理全过程监管,杜绝新增土壤污染,实现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强对茅洲河、磨碟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察,紧盯重点污染源企业和三类行业,在重点时段开展夜巡、雨巡检查,严惩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全面铺开绿道之城建设。加强统筹推动,计划投入2435万元推动5段绿道建设,年内完成莲花湖绿道连接莲花山东麓山脚和广东省P2绿道、上角铜鼓山公园连接厦边蛇山公园工程,完成长安门户节点延长线及霄边排渠景观提升绿道工程,高品质打造莲花山东麓滨湖景观,建设一个通山眺海、四季花开的主题公园。完善茅洲河碧道建设,将沿岸滨水景观九大主题公园和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打造成为重要的生态与文化融合节点,串联更多人文自然景观,让“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触手可及。
三、全覆盖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