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调度。更好地发挥经济调度作用,抓好数据回归,引导企业将更多高附加值的数据回归,全面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和调度,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深化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推进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完善商检、通关、物流、退税等一站式进出口流程服务,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
释放内需促消费。将长盛广场、环球贸易广场、卓为城打造为时尚休闲消费“金三角”,提升朗豪步行街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对碧桂园名座广场、金地城市广场等新商圈的培育,建成集创意展示、商业金融、体育文化、娱乐休闲和高尚住宅于一体的消费集聚区,推动形成城市消费升级新引擎。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重点引进一线品牌、旗舰店和区域首店。抓紧启动零售行业线上线下系列促销联动,鼓励实体商业依托京东、抖音等主流直播电商平台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内生动力,倾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抓好松山湖科学城各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全力配合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主通道建设,加快构建大朗与松山湖科学城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大朗乐昌两地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项目实现全面发展,在特色旅游、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大朗乐昌合作新示范。
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路径。加快毛织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编制毛织产业规划,高水平举办第20届“织交会”。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流量经济基地,充分发挥京东等6个直播基地作用,不断发展壮大毛织电商。大力推动毛织集约发展,打造巷头500亩连片工业园试点。提升对企业研发终端产品、自创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力争年内推动六淳、盛雄激光等公司上市。
构筑人才创新创业新生态。依托毛织产业学院、毛织人才驿站,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与科研院校沟通合作,搭建多层次高水平“双创”平台。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把人才智力转化为生产力。在子女入学、金融对接等方面,为人才在大朗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创造宜居的人文环境,努力把人才留下来。
三、突出以人为本,强化精细管理,大力推动城市综合环境优化提升
以发展眼光优化空间。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盘活释放土地价值,梳理和摸清存量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城市更新等手段,争取收储土地350亩以上。加快制定土地政策,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优先推动低效镇村工业园连片改造,做好新型产业用地试点项目,争取推动2-3宗“工改工”“工改M0”项目,为有效承接高新产业项目留足空间。
以全局角度保护生态。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VOCs重点企业高标准集中治污,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整治全镇22条河涌,力争樟村断面上游水质达V类水质标准,确保国考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加速推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截污管网建成通水,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快推进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加快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大力打造15分钟社区优质生活圈,力争成为全市亮点。持续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TOD统筹规划,深入开展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提前谋划重要路线贯通、断头路打通等道路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金朗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大交通治堵力度,扎实推进摩托车、电动车治理,强化交通信号配时智能化管理,推广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动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对怡朗路等29个路段约5300个路内停车位实施智能化改造。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施凤山农业园升级改造,将水平、巷头等5个村(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亮点。深化“行走东莞”“洁净城市”等专项行动,完善“包村入格”机制,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提质增效。打好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战”,加强松朗环境一体化建设,高位推进象山垃圾临时堆放点升级改造项目,打造全省首个垃圾山改造成环保科技生态公园的示范亮点。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加快改造1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立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系统。持续高压态势整治违法建筑,充分利用“智网工程”“数字城管”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辅助日常巡查。全面规范农房规划建设,加快形成农房建设全流程监管闭环,改善农村住房面貌。
四、聚力社会治理,发展民生事业,奋力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十件民生实事,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持续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推动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全力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和“民生微心愿”项目。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镇级长者饭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开展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动企事业单位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