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0%、工业入库税收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建筑企业总产值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3%。围绕上述目标,2019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城市经济科创名城”,实现产业经济提质提量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进机电制造、轻工服饰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力争新培育10亿元企业1家、5亿元企业1家、亿元企业3家。更大力度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动日兴公司年内主板上市,加快卫星公司上市进程。创新服务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通道,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对接大院大所科研成果向本镇企业转化落地、见到实效。用好用足扶持企业发展基金,适当降低门槛,优先或降低利率支持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信誉资质良好的企业。创新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与本土职校合作,实行订单式代培,共同协调解决代培学费。加快建筑强镇步伐,实质性运作建筑业发展基金,着力打造兴厦百亿航母,助推兴厦集团人民医院(东区)病房楼工程创成“鲁班奖”。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着力推动市场化运作,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积极拓展经营范围,努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放大世贸金街集聚效应,引导城区批零住餐集聚发展,促进传统商圈业态转型升级。建成吾悦广场、武安广场,大力推进金融中心、金帆中心建设,推动东部新城区逐步成为商务商贸集聚区。
高度聚焦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正负面清单制度,实行重大项目服务包干,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全程零障碍。推进优势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和优链招商,灵活运用股权投资、资本运作开展基金招商,集中招引适合我镇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科技等领域打造具有地方影响力的规模产业。全年力争新签约合同项目数10个、新注册到账项目数7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加强产业项目容缺预审模拟审批,高效落实企业审批全程代办,确保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新竣工重大项目5个。
重点突出亩均效益。强化“亩均论英雄”理念,综合运用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亩均产出、亩均开票、全员劳动生产率等重要指标,最大化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土地含金量。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产业链,打造一批高精尖“小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再提升2个百分点。严把增量项目准入门槛,探索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落实环保、安全生产倒逼机制,整治和清退“小散乱污”企业,处置低效、闲置用地,为高质量产业项目发展腾出空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家持续发力实体经济“主战场”和创新驱动“主引擎”,厚植更高质量的发展根基。
二、打造“滨湖生态休闲名城”,推动城乡发展融合融通
认真落实“多规合一”。扎实推进“净土、碧水、蓝天”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江淮生态走廊核心区产业正负面清单,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建成卫星公司清洁智能生产车间。推进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新建戴庄路、志成路、同心区间路污水管网,实施日兴河、同心河活水工程,建成珠光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推动硬质驳岸生态绿化改造。建成石工头渔港二期工程。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加快黑臭河道整治,持续提升河道水质。加强重点部位生态修复,实施湖滨老庄台填埋物的综合治理。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打造城市“双修”和“公园+”典范,构建“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居民住宅”的空间格局。提升东部新城人居环境,配合做好盐河之星、澄子湖中央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威高大桥新建、武安大桥重建,实施武安路东延、高谢路东延、明珠路建设。围绕城市更新,加大武安路周边城中村和道路节点改造,继续实施城区老旧危楼公共部位维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立足规划引领,开展违建治理攻坚年行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运行质态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河道、道路等环境整治。
聚力发展滨湖旅游。抓住高铁贯通、江淮生态大走廊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探索成立滨湖旅游开发公司,与社会投资方合作设立滨湖旅游发展基金,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滨湖旅游开发,重点打造滨湖花海核心区。完善景区道路和排水系统,打造浪漫湿地公园、民宿客栈,有效拓展旅游空间。强化互动体验,快速启动启天云步航空训练基地项目,招引当趣网旅游项目落户,不断增加娱乐休闲元素。延伸景区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花卉园艺,推动健康养老与旅游休闲互动发展。立足深度开发,打响滨湖生态菜籽油、富硒米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办好第二届中国高邮万亩油菜花海美食节。
三、打造“秦邮古韵文化名城”,彰显城市价值特色特点
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硕果。积极推进“聚文化人”工程,统筹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挖掘先贤名人文化资源,培塑文化精品,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利用汪曾祺、王氏父子等文化名人打响名人牌,重视文旅产业互动发展,推动“文化+”“名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大名城效应。大力推动市场运作,支持社会资本高标准、可持续地参与古街、古巷、古宅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彰显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市民市井的文化魅力。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配合做好南门大街业态调整、盂城东市二期建设、汪曾祺纪念馆建设、王氏纪念馆布展工程。加快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充分利用城区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政策兴办文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