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廉政建设为保障,转作风、抓落实、促提升,政府效能持续增强。一是行政效能不断提升。镇村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村级服务群众代办业务基本实现,镇、村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1000余件,办结率100%。二是依法行政持续深化。常态化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镇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7件,政协社情民意及提案25件。制定出台了《杨寿镇“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调整完善《杨寿镇接待管理制度》。三是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强化镇村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全年审计工程项目29个,综合审减率达12.39%。完成8个村(社区)2015-2017年度财务档案全面审计。严格招投标程序,完成43个镇、村建设工程建设招投标。成立会计委派服务中心,完成各村(社区)会计委派工作。严把财务制度执行、票据审核、资金拨付“三关”,推进政府采购管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全年共交易72笔,涉及金额2366万元,进场交易率达100%。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商会)、关工委、老促会、慈善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征兵、民宗、科协、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解决了一些难题,办成了一些实事,杨寿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两万多杨寿人民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杨寿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杨寿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同志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不被边缘化、不当局外人的勇气,负重加压,攻坚克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以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魄力,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把落实作为第一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让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把民生作为第一责任,以心系百姓、夙夜在公的情怀,勤勉工作,为民解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全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杨寿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镇级可支配财力不足,加之政府隐性债务的严控,影响为民办实事的力度、进度;二是受区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较慢,追赶压力大;三是少数干部思想求稳、缺乏担当,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镇工作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苏中水乡康养名镇”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产业项目突破年”“民生实事推进年”“集镇环境提升年”“党建工作优化年”为总抓手,持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GDP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围绕这些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激活发展新动能上持续发力,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1、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落实招商责任,始终以“第一时间”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北湖湿地公园建设、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后备项目储备,加大项目选引力度,年内再签订落实1至2个实实在在的优质亿元重大项目,确保未来两年,全镇新在建、新投产亿元重大项目不少于5个。
2、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扎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签一个成一个、建一个好一个”。推进森域木塑项目上半年全面建成,三季度实现投产;推进万事达金属、老扬城食品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着力打造杨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启动以江苏欧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档酒店护理用品产业园建设,并积极鼓励欧佩公司招引优质上下游企业入园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园区实现总开票能力达5亿元,税收达3000万元。
3、优化企业服务“直通车”。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民营企业发展要求,在全区率先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继续发挥市级“两创”示范点带动引领效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各类奖补资金。进一步强化挂包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发扬“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三到”精神。
二、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乡村振兴新路径上持续发力,踏上农旅融合新进程
1、着力巩固农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补齐农村道路、沟渠、农桥等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抓好2019年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小型水利维护工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