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尽职责、优作风,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效能意识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督查机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跟踪督办,确保政令畅通、落实有力。推进“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专项整治,着力破解“中梗阻”,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定期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政务公开,2019年全年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144条,及时受理办结12345政风行风热线和群众来信941件,办结率达100%。廉政意识进一步强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泰兴市第五巡察组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有效防范廉政风险。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年共函询2人,提醒谈话16人,批评教育12人,诫勉谈话8人;立案审查14人,其中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10人。此外,人武、民宗、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主席团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元竹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支撑力不足。招引的大项目还偏少,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农业产业低效。高效农业比重仅占全镇的33%,高效农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亟待提升,农业结构调整还需做深做实。三是民生改善力度不足。由于镇村财力快速增长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领域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安排,坚持新发展理念,致力高质量发展,确保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美好元竹”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9%;工业国税开票31亿元,增长7%;工商税收收入950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万元,增长9%。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坚持项目为王,力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立足我镇发展实际,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推进载体建设。利用土地置换、增减挂钩、上争等措施落实工业集聚区扩建用地,完善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实施园区北扩工程,加大道路、绿化、污水管网等设施投入,进一步做优园区形态,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围绕我镇工业发展规划,优化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进、存量盘活和增量引进并进、专业招商和全员招商并进,精准招引规模大、业态新、效益好的项目。2020年,确保新签约项目8个,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新竣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培大做强规模企业。大力扶持锡华铸造、龙腾电子、泰伯铸造、纳萨铸造、合球机械、鼎翔科技、创发科技等重点企业。建立党政负责人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动企业由“生产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努力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0年,力争新增国税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家,新增规上企业3家。强化质效动态管理。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结合“五未土地”处置和企业分级分类分档管理要求,及时评估企业资源利用质态,对企业运行绩效较差的实行一企一策,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引导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2.坚持强农兴村,力求三农工作取得新业绩。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实施镇北、沿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合做好古马干河生态护坡工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结合实际,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店”工程,创建农产品商标和绿色食品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体系,树立“大农业”的概念,做好“接二连三”的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党建+电商+扶贫”书记领题项目为契机,探索“电商+农业”、“合作社+产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居)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等休闲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拓展农民的创业渠道和就业空间,培育造就一批会创业、能致富的新型农民。打好脱贫攻坚战。制定实施脱贫后续帮扶计划,实行跟踪管理,做到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包保责任不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强化“阳光扶贫”监管体系,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