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项目。全力服务好镇域现有企业,争取年内协助海川碳酸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形成规模以上企业。做到客商引得进,留得住,安心发展,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扩大宣传推介,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生态,乘势而上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奋力在培育经济增长点上实现突破。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大环境,积极深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红绿”文章,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扩大旅游效应。
保护绿色生态夯基础。利用游山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生态美、古韵深的特点,促进我镇山水民宿旅游经济;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全域化融合发展,建设磻坑至冷水亭村沿河游步道,实行河内生态养鱼,河边休闲垂钓,两岸果蔬园采摘观光,构建“天下奇樟·奇乐垂钓”的休闲乐园,形成集观光、娱乐、休闲、科普、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经济,进一步融入全域旅游大潮中。
开发红色资源增看点。传承我镇梅田村的浮乐婺县委中心旧址红色基因,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目标,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着力打造我镇“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加快推进赋春辛田经镇头至珍珠山金家坞头的战备公路建设,并以该战备公路为线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将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推动“游山玩水住民居”旅游品牌线路建设。
(三)立足规划,全力以赴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奋力在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上实现突破。深入贯彻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和谐秀美乡村。
高要求抓好拆改工作。加强“蓝皮棚”、非徽派改造力度,治理镇区乱堆乱放现象,打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镇区环境,保持好秀美乡村本色。对各村的“四拆两改”开展情况进行巡查,重点督查公路沿线和镇头商业街整治效果,防止死灰复燃,切实实现主要通道沿线成为观光风景带,助力最美乡村建设。
高投入加大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农村垃圾治理清运机制,继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人力、物力投入力度,扎实开展镇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继续做好河流、山塘水库管理工作,逐步改善镇域水环境。
高品味打造秀美乡村。继续高标准推进秀美乡村点建设,突出对贫困村、重要道路沿线村点打造力度,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力争再建成1个类似冷水亭村的品质高、质量好、群众认可的秀美乡村示范点。
高格局规划土地管理。铁心硬手抓好“两违”防控,对出现的“两违”问题坚决予以打击。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农民自主管理的新机制。着眼经济发展大局,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宅基地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做好造地工作。
高标准营造文明乡风。大力推进行政村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微家训、好家风”等活动,汇聚时代正能量,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群众精神风貌,树立文明新风。
(四)立足民生,着力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抓好脱贫攻坚暖民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快推进扶贫政策落地,做到产业扶贫再加强、健康扶贫再提升、教育扶贫再对接、贫困村庄整治再推进,防止因灾因病返贫、因贫辍学。坚持扶贫与扶志、扶勤、扶德相结合,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勤劳致富、稳定脱贫,杜绝“等、靠、要”现象,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使贫困群众有持续增收的经济来源,加快群众脱贫致富。落实党建挂点帮扶,以党建工作凝聚共识、谋划发展、促进产业,切实推动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发展,确保加快完成十三五贫困村游山村退出贫困村和脱贫55户136人的目标。
繁荣社会事业惠民生。全面依法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做好财税与项目两项重点工作之外,抓严抓实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综治信访维稳等各项日常重点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具有本土特色的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民政社保工作,加大扶持弱势群体力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广泛开展国防动员活动,有序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确保完成上级征兵任务,为部队输送优质兵源。
创新社会治理保民安。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和班子成员带头接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确保全镇生产安全。加大林政管理巡逻力度,坚决打击盗伐乱伐、非法收购加工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一切野外用火,切实维护林区正常秩序。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增强基层干部、农民及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镇。深化综治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平安、和谐镇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