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部分内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上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和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以上。
(一)聚焦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知重负重写好“稳中求进、转型攻坚”高分答卷
千万百计强产业。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围绕竹产业、高端装备、绿色家居等重点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和头部企业招商,力争实现1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新突破,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到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招引人才项目3个。加强“以竹代塑”政策争取,打造镇村联动的示范点位和应用场景。
争分夺秒拼经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已签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80%以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外贸出口22.5亿元。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两新”项目支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全力以赴强保障。持续完善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谋划推进竹产业园区环北西路、钱石三路等道路管网建设,完成5千伏和35千伏高压线杆的迁移。全面完善配套产业,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项目、逢春污水处理厂、公共蒸煮碳化中心等建成投运。坚持“腾拓”“引落”同步发力,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益。构建企业服务加油站,全力以赴助企纾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勇担古城复兴“第一使命”,知难克难写好“活力古城、宜居宜业”高分答卷
以匠心精神提品质。扎实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提升“山水古韵·共富南溪”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品质。完成曙光桥建设并通车,打通新老城区的第三通道。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对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治愈镇区“痛点”。加快实施迎安北路改造项目,完成老街249号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不断优化完善“15分钟品质生活圈”,让孝丰老百姓“近”享便利生活。
以百姓有感抓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管理提标专项行动,有效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推动南门商业街文明商户联合会扩面增效。启用新垃圾中转站,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智能分类处置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区交通出行便捷度,新增公共智慧停车位100余个,智慧停车场3处。持续深化菜篮子工程,孝丰中心农贸市场争创省五星农贸市场。
以政治自觉优生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谋划推进EOD项目。纵深推进“三四五”联动,全年完成拆违面积1万平方米,乡镇交界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水以上。全力以赴打赢“双禁”、秸秆禁烧硬仗,坚定不移打好“治气”攻坚战,力争PM2.5年均浓度、空气优良率等指标持续向好。
(三)发挥三鹰荟萃“第一优势”,知势借势写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高分答卷
着力夯实农业“基本盘”。全面巩固“两非”整治成果,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200亩,完成千百亩方1000亩。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6座,河道整治4公里。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完成固投3000万元,白茶产业融合项目争创市农业大好高项目,推动鼎泓茗特色乡游体验中心加快建设。做大做强羊肚菌、芋艿、竹林鸡、潴香猪等特色农业。有序推进“五彩共富路”项目建设,新建及改造提升林道1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16.7公里、危桥改造2座。
全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三美一创”创建工作,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省级未来乡村验收,创建市级和美乡村3个、精品“和美小区”3个,美丽庭院400户。提升智慧垃圾收集覆盖率,提高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率,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智慧化收集质量及源头分类水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处,改造提升污水主管网3.5公里。
持续推进强村富民行动。用好“金融强村”“村企合作”“片区联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有效机制,做大做强镇强村公司,迭代深化“两入股三收益”共富机制,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40%。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运营好日回山营地,加快推进投资2800万元的村林野溪旅游项目落地见效,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四)牢记民生福祉“第一宗旨”,知责尽责写好“服务优享、幸福可感”高分答卷
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社会基础。全力推进“孝爱丰城”医疗互助镇域全覆盖。用心用情做好低保困难家庭、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全力提质生活便民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新模式。不断加大招聘服务供给和就业技能培训场次,以稳就业托起群众“幸福梦”。
不断满足人民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孝丰文体中心和第二小学建设,全力保障青少年活动孝丰分中心高效运营,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筹办孝文化节、惠民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0场次,不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用好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阵地,“圈”出孝丰多元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