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部分内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5年的预期目标为:全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向好而进。
积极拼抢项目资金。牢牢把握“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等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落实“项目谋划、完善前期、主动申报、积极拼抢”新打法要求,全力对接、加强谋划,积极拼抢中央水库移民解困项目,争取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西溪三期、长三角生态屏障、黄浦江源度假区EOD等重大项目更大份额,谋划争取8个大中型水库、赋石水库防洪堤、环赋石水库道路、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市政管网供水延伸等一批项目纳入全县谋划争取项目清单。
铆足干劲比拼招引。坚持招商引才“一号工程”,根据招商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参与基金招商、驻外(平台)招商,围绕户外运动、自然教育、乡旅度假和数智创新、文化创意“3+2”产业体系精准招商,全年新招引亿元项目2个。用好招商VR手册,全面摸清学校、厂房、土地等集体资产,梳理即可开发利用区块资产清单,积极推介桐杭力源、姚村万石坞、松坑水杭杆、尚梅汤坑坞、大坑农业园、唐舍山庄等区块,开展项目招引。加大欣远小微产业园招商推介,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梯度培育规上企业2家以上。利用好“两山梦想”基金招商新模式,全年招引认定人才项目2个以上,青创项目15个以上,青年大学生100人以上。深度开展与同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高标准校地乡村共创所。打造和村、文岱户外运动特色“百人村”。引入射箭、骑行等一系列户外运动潮玩社群和俱乐部,引育户外行业主理人入乡发展,搭建更多青年入乡场景。
加压奋进抓好项目。全速推动先锋书店、高村水厂、日回山露营公园、集镇商业综合体、龙出没二期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珂玩家民宿、千家乡宿、吴村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等项目及早竣工投运。引导尚梅竹抱泉、和村射击射箭营地多样化经营,实现投产项目扩能增效。保障文岱户外高空运动项目、磻溪山地运动综合体等项目如期运营。完善服务配套设施,积极对接争取岭西公路驿站建设项目,助推杭垓(缫舍)交通服务中心、杭垓(桐坑)老年活动及邻里活动中心、杭垓村游运中心、公路服务驿站、七管多功能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招租运营,打造营商“硬”环境。
驰而不息优化环境。深化各项服务机制,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走访联系,聚焦急难愁盼,协助做好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形成问题处置闭环,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创新做“加法”,科学运用政策、资源等要素,引导企业自强,新认定省科技型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5%。培育社会消费品零售产业稳步提升,新增入库规上餐饮、住宿、零售企业各1家,零售增幅5%以上,餐饮增幅20%以上。研究“首发经济”、“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扶持办法。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完成土地整治300亩,处置低效用地10亩,处置“两未土地”30亩,收回再供10亩,争取新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150亩,争取林地指标80亩。
(二)坚持先立后破,推动产业提质向深而进。
传统产业转型增效。培育选优本土传统竹木企业,积极对接引进竹原纤维、竹板材、竹玩具等相关产业,力争在竹产业招引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打开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扶持汇泽、竹能等一批本土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化,加快实施“以竹代塑”小微产业园建设,用好竹材分解点,塑造更多“以竹代塑”生产场景。聚焦电商产业良性发展,引导传统竹木电商行业在产品开发上寻找突破。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引导鼓励野山岭牧业项目、黄缘闭壳龟养殖做好一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姚村山核桃、缫舍板栗、岭西竹林鸡、桐杭棘胸蛙、特色水果、竹编等一系列优质产品,开发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文旅产业精准发力。推动万福山居主题式民宿落地,推进十里西溪、悠然九希、大乐之野等一批民宿争创绿色饭店、省级金桂酒店荣誉,打响杭垓高端酒店品牌。围绕“户外运动天堂”品牌打造,继续举办系列赛事活动12场。围绕“垓来自然上课了”自然教育品牌打造,对接浙江农林大学自然教育研究中心,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做好乡村自然教育中心、杭垓自然教育学校等项目谋划建设,争创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发掘缫舍“银钉子”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研学价值。争取吴村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创建国家级观测站。
练好内功增加留量。深挖吴村长丰桥、姚村石片屋等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成旅游资产,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松坑太平灯、磻溪平安灯、烙画、竹编等“非遗”项目和传统民间技艺,培育一批杭垓手艺人。发展“赛事经济”,强化民宿酒店、特色餐饮、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做好自带流量微度假产品引推,加强镇域内文旅项目资源共享互通,推动“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组织民宿、餐饮、自然教育等行业培训,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贴心服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从业行为,构建和谐、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本地消费场景,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注重建管并重,推动城镇建设向精而进。
全域视野优形态。坚持“保护好才能发展好”理念,研究片区容量限值,把控业态引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谋划“集镇建设一张图”,有效规划布局集镇空间,推动集镇区域资源高效整合、设施联建共享、用地精准保障。根据全域美目标,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做好水杭线、磻文线、黄麻线、省道沿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依托长效管理做好最美庭院、最美村道、最美村庄,逐步实现“越管越自然”的乡村风景。积极招引户外运动俱乐部,逐步形成“小而精、有点潮、有意思”的户外运动乡镇形象。围绕“十五五”规划,深度谋划省道外移、桐坑至文岱,杭河至姚村,姚村至唐舍、环库道路等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全面打通内部环线,为片区联动发展打好基础。
工匠精神抓建设。加强通信网络建设,逐步推进桐坑、杭河、大坑等6村纳入市政供水管网。推进专项债遗留建设问题处置,积极推进打通集镇“断头路”,完成七管至文岱、缫舍至夏阳道路建设,优化镇域道路交通网络。依托财政共富项目、林业共富项目、移民共富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打造乡村“15分钟公共服务圈”。大力推进和村射击射箭营地配套酒店、文岱青年旅社等一批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助力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完成桐坑安置区一期、西溪安置区、集镇东南安置区市政配套建设,抓好新上塘、尚梅高速安置区后续建设,移交村级管理。开发空域资源,大力支持探诺科技有限公司与交投共同推动低空航路、基础设施网建设,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打造县域“低空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