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繁荣度。结合省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等打造等重点工作,充分挖掘、利用我镇深厚的运河文化、历史文化基因,如革命红村长泠江村、状元故里菁江渡等,打响乡村文旅品牌。发挥运河古镇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进一步推进马渚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和乡贤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大力弘扬优秀运河地域文化。培育“相约渚山”“一村一品”品牌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农村文化礼堂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作用,在全镇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更多的宁波四星和省五星农村文化礼堂。加强镇文化中心管理,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马渚文化品质。
(三)突出多元共治,开创共同富裕新局面。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巩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生态水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成果。着力做好总投资323.8万元,2020年度余姚市马渚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二批)。持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和新装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合理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形成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农业创客孵化基地,将简单“培训”逐步转变为精准“培育”。
拓宽集体经济增收。积极盘活集体土地资源、经营性资产,丰富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围绕美丽乡村抓改旧提质,抓好镇村统筹发展。做大做强杨梅、蟠桃、甲鱼等特色产业,打响马渚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全面落实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宅基地管理,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提升巩固生态环境。以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为契机,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管理体系,以背街巷弄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提高城镇精细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善城镇整体环境和形象。扎实推进沿山村、渚山村、瑶街弄村2022年度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梳理式改造村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造。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细化分类投放点位布置,注重垃圾分类运输和终端处理建设运作。巩固“无违建乡镇”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防违控违综合管理体系。加大有效投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强设计引导,推进“水韵之旅”城乡康庄精品线路,实施“渚山饮马”节点工程,不断提升马渚“颜值”。
(四)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幸福生活新品质。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持续推进稳就业保就业,重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服务,计划组织秋季企业专场现场招聘,同步开通“云招聘”通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助力就业。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推进社保人群全覆盖攻坚行动,做好低保低边动态管理。优化计生服务,全面落实三孩政策,稳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完成中鑫广场四星级母婴室建设。同时,做好计生特殊家庭家庭医生免费签约、免费综合保险工作,以及70岁以上失独家庭一对一帮扶工作。
均衡完善公共服务。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功能,对照创建宁波“示范化”的要求,设置一台室外“24小时自助服务机”,便于群众就近办、随时办。加快推进镇中心卫生院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马渚镇卫生院院内设施设备和科室功能建设,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争创省级健康乡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以镇文体中心、村社文化礼堂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构筑覆盖全民、优质普惠、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抓好安全稳定。依托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格局,优化提升“一体两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深入开展“清初访、查重访、化积案”行动,努力营造良好信访生态。逐步推动“数智马渚”AI视频分析系统作为“智能感应虚拟网格”对接“E宁波”系统,实现治理事件发现、派发、流转、处置的事件闭环。法治建设更加优化,筹备创建浙江省级“金口碑”人民调解区域品牌及宁波市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深入践行“两圈一圆桌”合法性审查模式,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强公共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生产、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记执政之始,做到忠诚履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政府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更高水平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开展。
把握为政之要,做到依法履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完善政府重大事项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和程序,严格实行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政府在“放大镜”和“聚光灯”下履职尽责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