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18.2万元、特困供养资金598.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41.2万元、高龄补贴402.8万元、残疾人补贴425.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3万人,其中待遇领取1.24万人,发放养老金3132万元。居民医保应保尽保,参保人数5.3万人。落实安心托幼工程,新增托班3个、托位60个。新建新桥、施集、四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加快推进浮槎、王铁社区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年开展文体活动300余场次,新建浮槎社区后东及江东、塘西社区王楮、红光社区西韦、新桥社区山洼及上南健身广场6处。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优化退役军人服务,发放优抚资金、优抚价格补贴、八一及义务兵优待金共计381.61万元,石塘镇获评“全省爱国拥军示范单位”,“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火龙社区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四合社区荣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龙城社区、塘西社区获批第八批“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石塘社区荣获“安徽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累计受理化解群众信访1076件次,妥善化解县领导公开接访涉及我镇信访事项22件。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发现并整改隐患177条,整治排查自建房安全18911户及经营用房安全463户。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3件。勇于自我革命,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县委实施细则。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审计、档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复杂局面中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党委带领全镇干群团结拼搏、矢志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石塘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增长点收窄,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领域还有短板,政府职能仍需转变,少数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不适应。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挑战,改进工作,采取改革创新的办法、务实管用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突出“谋”、强化“干”、保障“实”。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行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招商激励办法,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对接,注重项目综合税收贡献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帮助企业争取好、利用好政策红利,增强企业落户石塘发展的信心。协助合丰种业6000万穗鲜食玉米生产线项目办理前期各项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成功上报省外亿元以上项目,督促马集工业园区华辰机电、皖信门窗、天利包装三家招商引资企业尽快竣工投产,继续为辖区内企业以及外来洽谈投资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促进现代农业加速升级。严格耕地保护,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普及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标准化养殖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单产和质量。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个体利益。加强农业生态绿色发展,建立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预计建立5个500亩省级、4个1000亩市级粮食生产基地,3个县级精耕细则示范片;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900亩,涉及四合社区、火龙社区、新桥社区和王铁社区;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4100亩,涉及马集社区、浮槎社区和阚东社区,总投资预计3500万元。
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动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合肥现代智慧物流园建设,同步开展园区企业资产评估、拆迁与招商,有序推进园区范围内村庄征迁安置。投资1.8亿,建设合肥现代智慧物流园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浮槎山旅游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布局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主体和品牌,提升农产品上行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益。
(二)更高品质推进镇村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建设乡村道路;投资2.1亿元,建设物流园区道路20公里。常态化开展道路养护和沿线道路安全巡查,提升农村道路安全水平。沪宁合高铁计划拆除77户,总面积达10813㎡,G329道路、S90高速路年底前完成土地征迁工作并计划开工,持续提升“一站两体系”运行水平,巩固扩大农村改厕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