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保障机制上有更大突破。突出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攻关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等指标持续增长。全面推行“三服务”2.0版本,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全流程做好生产要素保障供给,有序推进古县城以东地块、高新区浦丰村等区域拆迁安置工作,全力配合富家岭地块应急仓库、轨道交通4号线延伸段、通苏嘉甬铁路政策处理,力争彭山塔路建成通车、隆慈路等开工建设。强化优质企业达标培育,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抓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
(二)聚焦城市建管,坚持拓空间提品质,在建设高颜值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力促古县城旅游景区能级提升。要锚定目标、提前谋划。全面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行动示范区创建,集中力量推动古县城提档升级。完成古县城控编编制,启动中华路以北区域、骢马河北部片区的功能业态及建筑布局研究,为古城景区“连点成片、聚片成面”打好基础。要发挥合力、政企共建。充分尊重和发挥国有公司在建设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古城周边旅游配套建设,加强主游线风貌整治、景观提升和业态调整,全力打造民权路市级特色街区,力争迎春街主体完工,东入口道路及慈骆线改道建成通车,实现古城东入口风貌显著提升。要文化为魂、产业赋能。围绕慈孝文化、耕读文化、药商文化、建筑文化等“四大文化”建设,持续做好健康产业、影视产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扩大慈孝节影响力,力争清道山百草园一期年内建成。
力促新城社区生活品质提升。围绕打造宁波城市客厅建设目标,推动新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进一步统筹新城发展空间,全力做好已出让地块开发建设,年内确保新希望、港中旅等地块建成交付;加快新城剩余地块的农转用报批,畅通新城和私营工业城的沟通联系,有力推动城区扩容提质。进一步优化新城基础配套,正式启动云鹭湾未来社区创建,继续做好慈浦线改造、景观绿化、中心湖水质净化等工作,完成官山亭重建,全力打造一批亲水、休闲、观光的城市公共功能空间。进一步提升新城区域价值,稳步实施新城九年制学校、酒店、TOD综合体等一批功能性项目,用好用活轨道交通、教育医疗辐射作用,引入更多高品质生活配套,努力把新城打造成为慈城新符号、江北新标志。
力促全域精细治理效能提升。用“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管好城市,在提升保洁质效、推进垃圾分类、完善市政养护等方面叠加发力,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卫生镇、文明城市等系列创建成果。坚持治理数字化带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两违”智能化监管,解决渣土运输困境、优化停车管理服务,全力构建数智赋能、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立体化新型治理体系。配合做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探索推进“一个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机制管运行、一张网格管治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聚焦城乡统筹,突出全景区大旅游,在推动农村高水平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产业振兴。围绕“整村流转、连片开发”,启动实施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300余亩,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围绕国家农业强镇创建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深化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全方位提升水果、盆景等特色产业集群价值。实施新一轮“强村富农”政策,发挥镇属农发公司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多措并举做强集体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打好“精特亮”行动创建战,以全市精品线路标准加快姚江农趣田园线建设,分类分档推进半浦古渡-城山渡沿线村庄品质提升、道路改造等工作,逐步引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多元业态,集中连片打造慈江休闲人文旅游观光带。打好基础补短攻坚战,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管、提标改造及运维服务,建成南联至相岙农村公路、毛力水库巡查步道,不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打好环境治理持久战,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持续抓好慈江、护城河、云湖等重点河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合力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人居环境。
深化乡风治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乡村传统美德,着力实现乡风、家风、民风同步建设、同步提升。因地制宜广泛开展“拾村汇演”等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发展壮大群治群防力量,深化乡村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建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建设。
(四)聚焦共同富裕,推动同分享共治理,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就业援助、安居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四大民生工程。把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借势借力产业集聚集群和重大项目落户,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新启动胡坑基安置房及周边配套建设,基本完成慈湖人家一、二期及枫湾家园老旧小区改造,有力提升慈城百姓居住水平。更加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居家养老站点服务市场化运营,保障社会福利中心顺利开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统筹抓好慈善、社会福利等民政优抚工作,加大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退伍军人精准帮扶力度,真正让弱有所扶、贫有所依、难有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