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内容)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兴产业、优结构,经济实力稳中有进。一是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实施新培育产值过亿和四上企业“双倍增”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实现历史性突破、数量居全区第1,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扩面行动,完成绿色工厂提质升星3家,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家。以腾退地块,技改提升为重点,新入库技改项目6个,完成区块内有机更新124亩、整治高耗低效企业8家,成功嫁接南聚智能盘活立潮工贸闲置项目,新增投资1.5亿元。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实现5.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103.6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5%。二是农业发展呈现新亮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祝良村千亩方连片耕地整治任务1010亩,恢复耕地240亩,全域种植水稻、油菜等各类作物1.3万亩以上。浙北蓝莓基地项目获评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源丰湖羊繁育未来农场获评市级未来农场、浙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湖州市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祝良村中化MAP南浔服务中心获评全省首个“粮食共富驿站”,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增幅达11%。三是产业富民实现新发展。聚焦真丝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頔南丝韵”特色品牌,强化电商运营赋能,实现人均增收超4万元。推动强村公司发挥实效,通过光伏建设、建材租赁,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800万元。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摄影基地三期、户外婚纱摄影、核心东区酒店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湖州市首家摄影驿站顺利开业、浙北星星港等文旅项目火爆出圈,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50万元。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是招商引资主动有为。以万亩千亿大平台西片区为主战场,聚焦“泛半导体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两大方向,探索实行市场化招商和招商顾问制度,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全年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光电显示玻璃基板(TGV)领域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2个。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主动出击,招引极地光谱等人才创业项目3个,落地青创项目15个。光电显示等新兴产业聚链招引破局起势。二是项目推进精准有力。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用足用好六线并联、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施工提前介入服务、单体预验收等创新机制。富钢特板、易初线缆等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入库,并成功通过第二批省重大产业项目认定。全年竣工投产项目2个,绿色家居谷二期、易初一期、富超纺织等重点项目电力专线稳步推进。智慧物流码头、上坡塘漾综合治理等一批支撑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制造业投资达7.56亿元。三是创新赋能扎实有效。以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目标,大力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7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超70%、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年超5亿元,市级智能工厂、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成功破零,新认定省级工业新产品4项。坚持量质并举,抓深做细人才创新因子,在上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全年申报国家级创新人才项目5个。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优环境、强品质,城乡风貌更加靓丽。一是城市建设多点“出彩”。坚持规划引领,开展潘家庄工业园区、塘南老街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高标准完成城镇单元街区控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坚持交通先行,贯穿全域的湖杭高速、沪苏湖高铁全线通车,旧织路、横一路等道路建成运行,智慧物流码头等重点工程破难推进。坚持精细化管理,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投入运营,在全区层面率先完成11个住宅小区物管会的组建,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3个。坚持智慧赋能,完成12个小区智能驿站数字化升级,数字化门牌更换工作村社全覆盖。二是和美乡村多次“出镜”。聚焦全域和美乡村建设,累计投资超1358万元,疏通农村生活污水管网62公里,完成罗汉等7个村管线序化。聚焦乡村生活品质,光明村、寺桥村成功创建15分钟品质文化圈,港胡村、北港村、载旺村3个省级五星文化礼堂完成初评。加强村庄建设风貌引导管控和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保护工作,完成港廊片区解元厅等民宅修复。港胡村获评市级历史文化重点村、入选省级人文乡村,新兴港村获评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三是绿色生态多维“出圈”。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上坡塘漾综合治理、北港四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列入省级全域建设幸福河湖项目清单,获得专项资金补助超1600万元。统筹餐饮油烟监管、工地扬尘治理、露天秸秆禁烧行动,立案查处工地扬尘等环境违法事件15起,全年PM2.5、空气优良率两项空气质量重点指标排名位居全区第2和第1,高质量完成第三轮中央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惠民生、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公共服务更加贴心。围绕文体、教育、医疗等群众所需,投资超2.3亿元的街道文体中心全面启动建设,完成旧馆中学人车分离副门、中小学躺睡桌椅全覆盖等教育事业改造提升。塘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载旺村、罗汉村卫生室等医疗保障项目正式启用,街道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98.86%,家庭病床建床覆盖率达100%。聚焦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组织电影下乡放映182场次、开展“我们的村晚”等基层文体活动50余场、完成文艺赋美24场。二是民生保障更加暖心。高质量完成东三村集聚区主干道改造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15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100%社会化运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9.8%,位居全区前列。聚焦一老、一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专项帮扶活动36场,发放临时救助金等各项补贴243.83万元、涉及群众508名。围绕退役军人重点群体,走访慰问各类优抚对象150人、发放优抚金106.7万元。聚焦残疾人暖心工程,为街道400余位残疾人专项发放106万元补贴。扎实开展街道配餐工作,在全年配送超10万次的基础上,额外为1000余名80周岁及以上老人送上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