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数据年鉴
20项晾晒指标中已锁定19项。其中,全省前10%的有3项,主要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全省后10%的有2项,主要是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全市前三有6项,主要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全市后三的有4项,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无感监测营商指数、跨部...
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7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商品零售3538亿元,增长4.9%;餐饮收入749亿元,增长15.5%。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6.1%;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24.3%和1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3%。...
数据来源:各部门资料 指 标 区目标 市对区 考核目标 1-7月 完成 (亿元) 同比(±%) 增速 排名 备...
上半年GDP 1007.8亿元,同比增长6.4%,与一季度持平,排名全市第7,服务业增加值917.9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11。
从关键领域看:金融业、规上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5个行业贡献主要支撑:占GDP比重三分之一的金融业保持稳定,同比增长6.5%,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11%,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经过全区上下努力达...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2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4.3亿元,同比下降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3.9亿元,同比增长8.1%。...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7.74亿元,同比增长7.9 %,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9.12亿元,同比增长9.9 %;第三产业增加值187.61亿元,同比增长7.4 %。...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宿豫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提升4.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8.32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5.9%。...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和泰州0.6个、0.2个百分点,增速列泰州第5位,比一季度后退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66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04.32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76.64亿元,同比增长7.6%。...
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43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23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07.09亿元,同比增长4.3%。...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07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4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37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57亿元,同比增长9.0%。...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5.77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8.03亿元,同比增长4.5%。...
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299.44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季内月累计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产值回升动力不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6。...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天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常州市平均2.4个百分点,列常州市第6。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下降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8.8%,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8.8亿元,同比增长3.1%,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8.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26.8:72.8。...
初步核算,上半年武进(不含经开区,下同)地区生产总值977.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9个、全省0.8个、全市0.4个百分点,列全市第四。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512.2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454.28亿元,增长5.9%。...
1-6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2.88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0.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5.39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5.85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比为0.3:35.3:64.4。...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6.93亿元,可比价增幅6.2%,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增幅全市第7。三次产业比重1.0:51.3:47.7。其中:一产增加值5.49亿元,下降1.1%;二产增加值290.74亿元,增幅7.6%;三产增加值270.70亿元,增幅4.9%。...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84.04亿元,同比增长5.6%(按可比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承压。二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4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工业增加值382.58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1亿元,同比增长8.7%。...
工业产值增幅较大。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6143.7万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8714.1万元,增长38.9%。...
1-6月,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亿元,同比下降29.6%。其中,受造林面积和重大林业支撑项目减少的影响,林业实现产值2.8亿元,同比下降30.7%,影响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23.6个百分点;受生猪出栏大幅下降影响,牧业实现总产值436.7万元,同比下降89.9%,影响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7.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产值306.5万元,同比增长86.3%;受蔬菜种植补贴利好因素带动,种植业实现产值8074.1万元,同比增长6.9%;渔业受水产品捕捞销售量增加的影响,较上年同期...
1-7月,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9.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87.4亿元,同比下降3.6%。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45.1亿元,同比增长6.3%。
从主要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完成54.1亿元,同比下降4.4%;汽车制造业完成42.2亿元,同比增长6.8%;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17.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24.3亿元,同比下降1.8%;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22.1%。...
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1.7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同比下降4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6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同比增长7.2%,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3:28.6:71.1,继续保持较优水平。...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6.41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宁德市首位。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平稳增长,二产增长加快,三产增长放缓。第一产业增加值28.80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4.89亿元,同比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92.72亿元,同比增长1.4%。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1.9:50.3:37.8调整为10.8:54.4:34.8。...
经初步核算,2023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38.96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0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91亿元,同比下降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15亿元,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7.4∶35.7∶56.9。
10项经济指标中有2项居全市前列,分别是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居全市首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居全市第2位。...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3.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40.15 亿元,增长 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4亿元,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