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级旅游景区——
九华神龙谷
“九华神龙谷”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于2017年5月正式对外运营。地处九华山南麓,景区面积4.87平方公里,景区内神龙谷海拔548米,全长3公里,是整个九华山范围内生态景观环境最原始、最自然的大峡谷。
九华神龙谷具有原始森林风貌,又具有峡谷特征,有神龙瀑、神龙潭、浴仙池、长生桥、兔子望月、藏仙洞、九龙护宝、朝天境、石门锁溪、古一天门等数十处景点,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3万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景区内景点众多,有神龙瀑、长生桥、古一天门等数十处景点;朝山古道曾是皖南一带香客由南面进入九华山朝拜的必经之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山秀水美,溪流交错,浓荫滴翠,飞泉流瀑,群峰叠嶂、高山天作。其山景、峡景、水景、气象景观、森林植被和文景齐集一地,构成了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风光。而且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著称于世,是地质研学、动植物科普的旅游胜地。
全国文明村——
风流谢家村
谢村村,坐落于陵阳镇琉璃岭下,东邻著名作家苏雪林故居太平“岭下”,西接石台牯牛降风景区,北靠九华山,南伴太平湖,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
谢村村共有四个自然村十个村民组,一千二百余人口,地理面积6.46平方公里。传统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拥有水田两千余亩,兼种油菜、黄豆等经济植物,另有茶、蚕、养殖等副业。
谢家村是四个自然村中最大的村落,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谢家村四面环山,与陵阳镇合围于青山碧野之中,绿树亭亭,布谷声声;村居人家,依山傍溪,筑塘而居,蓝天白云,沃野平畴,有世外桃源之誉。1965年5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陪同越南胡志明主席前往黄山,途经陵阳、谢家村时,见此情形,感慨万千,挥毫赋得《过陵阳镇》:“道傍听传说,具体不烦言。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乡居皆瓦屋,聚落似林园……”谢家村也因此名闻遐迩。
谢村谢氏源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山谢氏。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谢家村谢氏始祖谢玄恺(名将东鲁大都督谢石的曾孙,谢眺的堂兄)弃官隐遁,初隐于歙县黟山(今黄山),十年后,迁隐于陵阳丹霞山。南朝元嘉年间(公元424—454年)谢玄恺的长子谢麟鸿寻父亲而来,卜居于此,始成谢家村。
谢氏世代儒、商并举,人文络绎,不乏仕俊大贾,世族繁衍,英才辈出,故有“风流谢家村”美誉。谢家村虽几经历史的沧桑,但村中尚有谢氏宗祠等十余所明、清时期的徽派古建筑和部分石板巷道保存。村头的百年“皂角”也被列入县级古树木保护名列。
中国传统古村落——
上章村
上章村位于陵阳镇东南部,毗邻“风流谢家村”,背靠著名作家苏雪林故居太平“岭下”,系江南大姓李氏祖居地。李氏村庄于隋唐就具规模,至明清趋于鼎盛。始祖久远于元朝中叶,自石台南观迁至,因始祖孝义,族为义门,有一千多年历史,因明洪武皇帝赐符章,故名其地为上章。
上章村有三景:国宝祠堂、千年银杏、百年黄杨,并有“石狮战洪魔”等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待开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明代建筑李氏宗祠坐落于村内祖居里。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俱佳。
上章中心村“河堪里”有5个村民组,187户,533人。河堪里村庄坐南朝北,背靠来龙山,南望前边畈,左依青龙山,右傍西边河。青山靠,绿水绕;炊烟缕缕人欢笑。李氏祖先精心选址的这块风水宝地,繁衍了茁壮成长的李姓族人,更孕育了“义门”李氏的千年文化。
“江南小九寨”——黄石溪
黄石溪村位于陵阳镇南部,北临九华山,南临石台县,九华山主脉的花台、天台、十王、七贤、云峰等山峰的东南一侧均在其境内。相传在唐朝有一道士和僧人同在修行,有一天道士全身浮肿,无药可治,僧人采山间野茶每天放于一大石头上晾晒,泡水与道士喝下,慢慢的道士身上的浮肿逐渐消退,身体倍感舒适,由于日夜在大石头上晒茶,茶渍渗入石头中,致使该石头边成了黄色,故取名为:黄石,因自天台而下,一条溪流贯穿全村,这条溪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黄石人,后取名为:黄石溪。黄石溪自北向南穿境而过,风景秀丽奇特,文化底蕴深厚。
黄石溪村2018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村辖16个村民组,山绿、水清,风景优美,有“皖南小九寨”之美誉的黄石溪大峡谷、美女潭、银蛇瀑布、映月潭水库、凤凰泉瀑布、寨里大峡谷、道僧洞、狮子洞、李白醉酒上天台的古道等多处景点,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好去处。
2019年黄石溪村鲍家村中心村被批准实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鲍家村顾名思义,就是以鲍姓为主要居民的自然村落,这里的百姓始终传承着朴实的文化。鲍姓始祖为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地,叔牙兄弟始以封地为姓,称鲍叔牙。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为中华文化“八拜之交”中的管鲍之交,为千古典范。两汉时,有一门三司隶的鲍宣、鲍永、鲍昱,其执法之严,明守法之中正,也为历代人文之赞许。鲍家村鲍氏与祖先一脉相承。鲍氏族人一直奉行积德行善、忠孝节义之古训,绵延至今。当今盛世,以传扬传统文化为荣,以建设文明新风尚为治村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