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在张溪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张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周俊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住镇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负重前行、攻坚克难的一年。困难比想象的多,完成比预期的好。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本、脱贫为先、平安为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持之以恒谋发展,锲而不舍抓建设,认真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筚路蓝缕,下深水、破坚冰,较好的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坚持协同发力推动三大产业竞相发展
1.各项指标稳中有进。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和环保整改的压力,我镇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稳”的主要标志是:扭转了连续两年财政收入下滑的被动局面,财政收入完成1250万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进”的总体特征是:工业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亿元,同比增长6.9%。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现代特色农业效益明显,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增中药材200亩、稻虾混养700亩、黄桃300亩、油茶300亩、黑木耳200亩、菊花等经济作物200亩,一村一品格局进一步显现。二是传统工业产业加快创新升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南方水泥、富强建材、三立铸造等支柱型企业财税贡献率达到了60%。三是商贸企业发展迅速,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新增电商企业30家,其中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5家,实现传统经销企业向线上互联网企业的快速转型发展。
3.招商引资成效提升。在政策扶持、资源挖掘、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张溪镇全镇上下主动出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招商氛围,通过转变招商方式,注重项目质量,完善招商服务等方式,2018年,新引进招商项目6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1个,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4亿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任务,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二)着力夯基础提水平,坚持质量变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1.重大风险防线筑牢。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他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出手及时有力,把风险及时化解在源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基层。
2.脱贫攻坚稳扎稳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2018年成功脱贫215户503人,塘和贫困村成功出列。全年产业到户项目共惠及25个非贫困村1201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到户资金73万元,塘和贫困村菊花种植项目顺利达到预期收益。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小额信贷200户,贷款资金1000万,每个年度贫困户受益资金30万;完成教育资助学生413人。圆满地完成2018年脱贫目标任务。
3.环保整改成效明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升金湖突出环境问题整治,2018年共拆除了围网21.22万米,管理用房2242平方米,渔船801艘。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内的渔民安置点现已全部拆除复绿,16户渔民搬迁安置到张溪镇集镇区。升金湖保护区缓冲区违规建设1处,试验区违规建设2处已全部拆除并复绿。张溪镇在升金湖保护区缓冲区内1处水产养殖、试验区内5处低坝高拦水产养殖已按照整改要求拆除围网、竹桩、投料机、增氧机等人工养殖设施。拆除升金湖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12家,按照整改要求停止养殖,养殖设施全部拆除,场地已复绿。
(三)着力强载体硬措施,坚持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施东湖圩加固工程和六联圩排涝站增容工程,总投资达511万。推进“四好公路建设”,顺利完成2018年度全镇畅通工程总建设任务33.368公里,其中老村道加宽29.948公里,撤并建制村道路硬化3.505公里。新建文化活动中心3个、室外农民文化活动广场2430平方、公厕3座,停车位116个,安装路灯137盏,修复池塘4座,驳岸毛石挡土墙1470m³,硬化沟渠1800m。土桥村、葛仙铺村5000亩农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基本完工。
2.美丽乡村颜值攀升。白石、葛仙铺、兰田行政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工作已经完成,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东湖中心村建设项目已启动。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专项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铺设污水管道10200m,建成400T污水处理站一座,镇区污水处理站已调试运行。兰田村、东湖村污水处理项目正在施工。2018年度完成自然村改厕1016户,中心村改厕390户,完成危房改造121户。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