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保稳定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计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为372对育龄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全镇35521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续保任务,全年就业技能培训97人,实现就业脱贫600人。全镇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7350人,参保缴费任务完成率103%。养老待遇领取10285人,养老金发放100%。发放低保补助129万元,五保补助504万元。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完成退役军人信息采集838名。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推广“劝耕贷”产品,累计发放“劝耕贷”产品117户,授信额度达2480万,荣获2018年度省级先进乡镇。1人入选省级非遗产传承人。“非洲猪瘟”防控零疫情。
2.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目标,全年来共处理上级交办信访事项24件,市长热线、县长热线交办事项102件,接待群众来访、来电24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08件。完成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100%。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摸排线索,坚决打击一切黑恶势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防、双拥、民兵预备役、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大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叠加,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切感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镇人大的监督,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张溪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发展质量不高,税源培育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脱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民生改善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小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2019年,全镇上下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以“建设生态张溪,打造实力张溪,构建和谐张溪”为主线,坚定不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奋力开创张溪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收入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张溪各类资源,围绕基建、仓储、物流、农产品深加工和各类服务业,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工业主导发展,项目带动发展”的理念,以项目牵引产业,实现互动效应。利用各类节会和网络平台进行招商。切实抓好项目招商,抓好项目的争取、储备和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一事一议及民生工程项目。分析招商形势,把握招商机遇,参与招商活动、创造投资环境,“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让企业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起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
二是围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在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加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足和打造属于张溪的“农”字文章和品牌,提高农业效益。立足500亩樒树、500亩黄桃的绿色农产品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类型,结合升金湖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保护项目,壮大发展沿湖周边村集体经济。重点推进森林康养等与旅游、休憩等相关的林下种养殖模式。按照镇“十三五”规划的要求,2019年重点培植建材、铸造、皮具、服装加工等张溪特色的传统工业企业,不断提升工业产值在我镇的比重。充分利用张溪电商经营户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张溪电商产业园的建设,助力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围绕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提高新农合、城镇医保参保率,增强群众医疗保障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抚危济困等帮扶机制,让困难家庭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现有文化设施功能,加快农民健身体育场所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