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蓬镇地处合肥市西南郊,肥西县中部,东接肥西县城上派和肥西经济开发区,南接风景秀丽的淮军故里和国家4A级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北邻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和政务文化新区,距省会合肥和县城上派均15公里。目前紫蓬镇下辖11个村(社区),其中6个社区、5个村,辖区面积74平方千米,现有户籍人口3万人左右。
1949年建农兴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与烧脉乡合并建农兴镇。1997年,面积113.7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长刘、泗洲、栗树、苏湾、园艺、星火、竹园、上店、新庄、农兴、烧脉、西安、梁岗、新农、红山、永久、周祠、白水塘、夹塘、上塘、罗坝、程洼、白衣、灯山24个村委会及农兴街道、烧脉街道2个居委会。2005年底,将农兴镇更名为紫蓬镇。
紫蓬镇更是高校云集之地。徽商职业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2所高校坐落在该镇境内。同时,围绕“文教创新重镇”的定位,紫蓬镇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精心营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11个村(社区)建有农家书屋,连续多年举办紫蓬镇广场舞大赛和紫蓬春节联欢会,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紫蓬镇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合肥市西南、肥西县中部,森林大道、繁华大道、方兴大道等市政道路穿境而过,合肥80路公交直达核心区,使紫蓬镇无缝融入合肥经济圈;合徐、合界、宁西、合蚌、合芜铁路飞驰而过,悄然融入长三角;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紫蓬镇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总思路,坚持工业、商业和苗木花卉产业联动发展。一方面,组建工业聚集区,该聚集区规划面积为 8.1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已建成3.5平方公里,项目实际占地1.25平方公里,现有招商引资入园企业65家,租赁企业110多家,规上企业数达44家。
(2023年)今年来,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08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亿元,同比增长9.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3亿元,超序时进度30.85%;工业投资20.78亿元,超序时进度315.67%。
2023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精准施策,全力保障项目落地
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加快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招大引强”,全年新增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个,华晟、长春恒兴、安徽展翔、悠跑汽车等一批汽车、家电产业链项目成功引入,协议投资总额达98.1亿元;推进“拿地即开工”,加速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华晟新能源、常熟汽饰、天安智谷等10个重点产业项目如期开工,其中华晟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首片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下线仅历时150天,现已全面投产,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推行“节点工作法”,实行项目工作节点化,项目建设实现提质增效。今年一二三季度我镇节点得分位列同类型乡镇第一。
园区升级初见成效。认真落实“亩均论英雄”改革要求,坚持以园区升级转变发展理念,加快低效用地清理收回,保障施工环境,有序推进园区升级工作。全年园区升级总任务量3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325.94亩,涉及企业6家,完成率108.65%,优化工业聚集区办公室,提升园区办公环境,有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全力做好产业项目建设环境保障,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为企服务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落实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激励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华晟110KV项目施工163天完工,华晟项目落地交地历时94天。
二、聚焦生态宜居,城乡面貌再展新颜
农耕安全保障有力。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拆旧地块复垦81.72亩,深入实施耕地找回行动,确保全镇永久耕地保有量25057.15亩;压实村居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新机制;投入各类财政资金496.22万元,完成水稻种植2431.8亩、小麦种植1173.17亩。
征迁安置稳步推进。全镇上下迎难而上,紫蓬工业园拓展区、S19淮桐高速征迁稳步推进;加快燎原片区、引江济淮、繁华西路拓宽项目征迁安置清结算,有序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紫蓬家园三期项目建设提速,紫蓬商业街、紫蓬家园二期一二标段、森林大道二期安置点完成竣工验收,2791套安置房圆满完成分房,2360户群众喜圆“安居梦”。
城乡环境再焕新颜。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通过省级卫生乡镇复审;紫蓬家园农贸市场竣工运营,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五条路)建设稳步推进;启动繁华大道约7.5公里道路绿线绿化工程,完成后将大幅提升我镇道路景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做深做优,开展五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720场,志愿服务活动112场;持续深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100余万元投入到农环建设中,完成8个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农聚路沿线环境亮化提升、113座农村户厕新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