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镇位于涡阳县的西南边陲,距县城38公里,西倚西淝河,界洪河从其北部横向穿过,下辖11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人口5.2万人,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处于三县一区交界处,“鸡鸣听四县”这就是人们对高公镇地理位置形象而生动的描绘。高公镇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秦汉时代,秦嬴政败落,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逐鹿中原彼此吞并,最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斗争。传说刘邦进军咸阳路过此地,看到秦地苛捐杂税乃下令约法三章,其余全免,并惩治独霸一方的恶势力。后刘邦得天下称汉高祖,百姓为了感谢他,修建了一座“官阁”庙,又称高公庙,里面供奉有刘邦的塑像,后因年久失修“官阁”倒塌,千年古镇高公由此而来。穿过沉淀千年的战鼓雷鸣,拨开朔气寒光的铁马金戈,勤劳善良的高公人民最终在这里找到现世的安详。高公镇与界首市的光武镇是安徽省仅有的两个以古代皇帝名号命名的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地归阜阳管辖,抗日战争时期,亳州一中曾一度迁至高公。这里曾设有伪乡公所小学等。高公镇原是高公乡的政府所在地,1949年成立高公区。1956年秋高公区撤掉,划规标里区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社址在店集镇划规店集镇管辖。1961年春高公又成立人民公社,一直到1969年春高公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划归店集公社管辖。于1977年6月撤社划区成立店集区,高公仍是公社,归店集区管辖。1992年3月撤区并乡,高公天庙两个小乡合并为高公镇,镇址设在高公乡的乡址上。以上虽经多次区划,但高公始终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24年以来,镇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稳步前进,全镇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限额以上零售额1600万元,商贸批发业4300万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大型个体户2家,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2024年,认真总结和借鉴近年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盘活资源资产为重点,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全镇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总收入达921.34万元,村均51.18万元。
做好康风涡阳县玉成风电场项目和引江济淮二期高公取水口工程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完成征地104.8185亩,确保项目序时推进。整合各类扶贫资金569.836万元,新培育项目5个,帮助村集体年增收34.19万元。积极向上争资立项,优先支持涉农项目建设,2024年以来,实施产业项目5个,受益群众556户,受益资金200余万元。
截止2025年7月,高公镇本年现有入库四上企业5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家,规模服务业企业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家,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