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完成18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招商引资投资增长9%,培育1家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19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我镇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用好用活大别山脱贫攻坚优惠政策,特别要在“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瞄准精准脱贫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强化产业扶贫路径。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提升“双基”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确保扶贫资金精准高效使用,有针对性地落实群众亟需解决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突出矛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切实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变”,筑牢政策、保险、捐赠、救助“四道保障防线”,按照标准和程序做好每年动态调整,制定“一户一方案”,建立“四级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强化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坚持“四个不脱”,确保实现“零返贫、控新增”。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落实镇村主体责任,抓好抓实项目到村、资金到户、措施到人。落实纪委监管责任,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项行动,抓好巡视整改、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扶贫领域的作风和腐败实行铁手腕、零容忍,对扶贫项目的实施实行跟踪问效及绩效评价。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强化镇直各单位责任担当、明确分工、细化措施,促进扶贫相关政策落地。同时,坚持单位包村、帮扶干部包户责任制,落实选派干部、包保干部考核制。
精益求精,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首位产业。结合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三大首位产业,主攻户外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现代服务业、特色养殖的生态农林业。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把首位产业作为重头戏,始终做到服务先行,破阻力、强合力,积极推进优质资源投向首位产业,为首位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要围绕培育一批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农家乐、乡村景观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大力发展新业态,培育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新突破,实现每个村新增或培育一个以上示范典型。放活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落实省、市、县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减税降费、简政放权,打好企业降成本的组合拳,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金融活水流向民营经济。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真心实意对待民营经济,全心全意支持民营企业。
集中精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扩大和巩固“三大革命”环境整治成果,建立环境整治常态化管护机制。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常态化开展巡山巡河督查机制及执法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全力强化生态环境整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利用,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倡导禁限燃放烟花爆竹,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群众生态环保参与度。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按照“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要求,着力抓好森林质量提升,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完成羊河、公山、横河冬桃种植260亩、横河梨园种植50亩,实施羊河村巴茅山改造300亩。持续推进“关天窗、植富绿”、森林抚育和退宅还耕等工作。积极开展生态乡镇及森林村庄创建活动,实现“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目标任务。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成升级版(横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版(三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提高有机农产品比重,新增有机农产品基地500亩,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规范有序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力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30%以上。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创新活力。三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切实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和“五清三改”清洁家园行动,一清农村黑臭水体,二清农业生产废弃物,三清无功能建筑,四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五清废弃旧广告牌;一改厕,二改危旧房,三改不良卫生习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特色文化,并任务分解到村组到户,责任落实到人到点,让乡村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