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镇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聚集“四个泾县”建设,全力实施“五大会战”,全镇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一、科学谋划,整体发展节节攀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任务为目标,扎实推进,积极组织收入,严格预算执行,全年财政收入实现3090万元,较上年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1.4万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时期,仍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发展指标。
项目建设掷地有声。2018年投入续建项目5个,分别是桃花潭核心景区景观提升项目、安徽别有洞天旅游开发项目、桃花潭壹境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书画艺术研究会项目、绿林谷景区延伸至水口村二期工程项目。在谈项目3个,分别为安徽省白沙山道教文化生态园项目、腾龙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雪梨园度假山庄项目。高度重视水利项目,投入2800余万元扎实推进总长5.18公里的青弋江防洪治理项目,投入1000万元完成查济青山水库、宝峰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宝峰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民生所需。
二、固本求精,旅游提质熠熠生辉
文化旅游氛围底蕴深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旅游提质大会战”要求,充分发挥桃花潭镇在全县“旅游提质”大会战主战场的作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桃花潭•查济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镇旅游资源统一规划、整体提升、打包推介,以桃花潭景区、查济景区为核心,打造开发绿林谷旅游度假区、宝峰岩景区。深入挖掘王稼祥故居、双花园党支部等红色资源,培植红色品牌。
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围绕各项文旅活动,不断提升旅游形象。成功举办中国•桃花潭第五届龙舟赛、油菜花马拉松赛、桃花潭畔国际诗歌节等大型赛事,吸引了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和民众关注,中国•桃花潭龙舟赛连续五年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2018年桃花潭镇成功加入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查济村被评为安徽省“十大古镇”,并于2019年3月5日入选全国两会期间新闻直播间《美丽中国春满古镇》特别报道,大大提高了全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扎实开展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致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文化旅游队伍。
文化旅游项目成绩斐然。申报并通过立项9处国保单体维修项目和文物保护设施利用项目,申报资金2000余万元。桃花潭景区主游客服务中心和景观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宝峰岩景区一期开始营业,二期“别有洞天”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书画艺术研究会项目完成60%的工程量;桃花潭壹境旅游度假村项目完成土地征用、环评等前期工作;另外投资总额7.8亿元的雪梨园度假山庄、腾龙生态旅游观光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
三、统筹城乡,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本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适度统筹、有效推进的原则,全力实施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8年顺利完成所有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宝峰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获评宣城市十大美丽乡村。
三变改革发展日新月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做活农村资源。始终坚持把推进农村产业制度改革作为发展三农的前置条件和工作主线,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20个村的股改工作,结合农村三变工作,全镇注册雷竹笋、山药、中药材、蚕茧、水稻、茶业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41家,新注册家庭农场3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发展合作社社员1000余人,流转土地1.2万亩。其中群惠早元竹笋完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创建工作,“苏岭山药”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劝耕贷工作为重点,做亮农村经济。严格按照“劝耕贷”工作模式,把“劝耕贷”有关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宣传到位、解释清楚,真正让“劝耕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开花结实。严格按照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为出发点,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为落脚点”的思路,扎实推进“劝耕贷”工作有条不紊的发展。据统计,我镇有5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帮扶贫困户440户,全年实现收入108.75万元,其中通过土地入股663.27亩,给贫困户带来财产性收入18.34万元,吸纳贫困户劳力到小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用工增加收入43.89万元,为贫困户加工、销售农特产品实现收入28.47万元,还通过金融扶贫户贷企用等方式入股分红18.05万元。
三乡工程推进方兴未艾。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做好城乡资源要素的对接融合文章,兼顾投资者、商家、农民等多方利益,特别注重选好能人、保护好农民利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2018年桃花潭酒业、绿林谷景区、宝峰岩景区三个“三乡工程示范点”的建成,不仅补充了桃花潭旅游的缺项,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而且吸引在外务工农民回乡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仅2018年三个示范点就带动当地就业人员155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