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服务企业。牢固树立企业是“自己人”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认真落实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推进“四送一服”双千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着力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路径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改扩建项目,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每名镇班子负责人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发展难题。
(二)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推动三农工作大提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持续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加快农业农村改革步伐。持续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在完成8个村股改任务的基础上,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经济“空壳村”。从查漏纠错入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档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加快裕溪河治理征迁工作,全力推进圩堤加固、沟塘吹填、站闸改造、堤顶道路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工程。抓好三台、庙赵、前进、新海等村2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和王头坝、沙滩护坡等水利工程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万亩油料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认真实施“农村五好公路”工程,开工建设新丰、前进、庙赵等10条总长4.5公里、宽4.5米村级混凝土道路,积极协调推动建设黄墩大桥向东后河圩堤5公里的柏油路面世行贷款项目。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思路,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19计划新增家庭农场10个。升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运漕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推动绿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215亩精品蔬菜、玉龙米业1700亩优质水稻基地、晶翔“洪仪泰”产品营销中心提档升级。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集中精力抓好新港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三)以脱贫攻坚为核心,推动全面小康大提速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党的扶贫政策,始终将脱贫攻坚摆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精准上下功夫、在帮扶上用真心、在措施上出硬招、在责任上压担子,确保完成全年11户29人如期脱贫,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持续拓宽帮扶路径。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完善已脱贫户分类管理,精准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行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鼓励所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因地制宜发展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实施“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完善镇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和村电商扶贫示范网点运营方案,充分挖掘地方农特产品,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努力做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扶贫增效”。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推动贫困村资产收益扶贫,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稳定收益。同时统筹抓好非贫困村的“双基”建设。
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户联互助”合作社模式,支持贫困群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发展壮大。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企业送技术、送岗位,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加快建设就业载体,优化运营方案,落实优惠政策,吸纳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持续开展树新风促和谐“两扶一强”活动,选树一批脱贫致富典型。
全面推进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帮扶走访活动,健全完善精准识别、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抓好即将开展的中央专项巡视安徽脱贫攻坚整改工作,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扶贫责任全面落实。
(四)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推动城乡面貌大变样
对标“全国文明村镇”,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打造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与群众期盼相适应的宜居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