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整治和淘汰“小散乱污”企业。认真开展污染源排查工作。继续开展燃煤锅炉淘汰整治、餐饮油烟整治、加油站油气回收和双层罐改造工作。开展道路保洁工作,做好渣土运输、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扬尘治理工作,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完成造林500亩,创建武家河绿色长廊9公里。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新村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让尊重自然、呵护生态成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动。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最实的举措抓脱贫。巩固3个贫困村就业扶贫驿站发展成果。提高光伏扶贫效益。坚持“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
积极争取革命老区政策。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围绕群众对不断完善水、电、路、桥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的需求,争取革命老区扶贫项目资金投入250万元以上。
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全面消除农村存量危房,确保农村居民居有定所、居住安全。切实抓好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和兜底扶贫。同时,注重“志智”双扶,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和荣誉感。
加大督查力度。每月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推进、帮扶成效、资金管理进行督促检查,大力整治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确保群众满意。
(三)致力增收增效,推“三农”全面发展
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活动,确保蔬果农残监测合格。持续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小麦种植面积不少于4万亩。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实施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创建工程,高标准建设粮食绿色增产创建示范片1个,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2000亩。实施蔬果绿色增长、中药材种植绿色增效工程,新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1万亩、设施蔬菜1000亩。继续开展和实施农机作业托管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
打造文明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革,健全“户集、村收、镇储、区转”四级有偿回收处理体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确保完成危房改造和改厕任务。解决全镇4.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乡村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力争年内开通1条城镇公交线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20公里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完善农田路、桥、井、沟、林网配套,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完成2019年增粮工程项目,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成2018年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任务,建立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储备库。
(四)致力共建共享,保社会民生和谐
强化社会保障。继续加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低保全覆盖工作。做好优抚、低保、救助资金发放工作。进一步提升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五保人员标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重点做好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工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扩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资源,规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加快推进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步伐。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积极推进体育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文化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敬老院划转卫生院管理模式,为五保老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全方位养老服务。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维持适度生育水平。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加强消防、防震减灾等工作,推动档案、地方志、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工作机制,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包保、挂牌督办制度,着力化解重点信访问题。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做好市民论坛、市长热线等网络监督投诉办理回复工作。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强化社会法治意识。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重大火灾隐患等,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化解、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