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7月20日在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俞树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本镇实际,团结和依靠全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始终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
经济运行态势向好。2018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攻坚”行动主动作为,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企业帮扶活动,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用活用好上级政策,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和用地瓶颈,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步伐,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加强劲,总体发展态势日趋稳健。2018年实现财政收入1.5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320元、外贸进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年初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
园区和招商引资稳步推进。进一步明确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这一工作思路,围绕食品产业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招引亿元项目4个,完成招商引资入库资金11亿元。积极对接投资100亿元、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天长食品小镇项目;积极争取天长市粮食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集群。
二、牢牢夯实农业农村这个基础
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水平。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郜山村1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和投资570万元的张营村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提高农业农村土地利用率。先后实施移民工程项目2个、一事一议项目6个及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1个、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工程1个、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32条29.4公里,累计总投资达3300万元,农村路、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覆盖面和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力做好夏秋农作物的收种管、畜牧防疫、非洲猪瘟防控、午秋两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继续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开展。积极探索“三变”改革试点,创新性提出“自创主体”的改革方式。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了8.4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0.6万亩的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地块划定工作。深入推进股份权能改革、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试点工作。
三、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这个战略
集镇功能更加完善。在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的基础上,2018年以来,投资约2200万元对永源路、南阳路和环西路进行了黑色化改造、雨污分流和亮化工程,集镇整体面貌进一步提升。汊涧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投资近1000万元的配套管网建成并投入运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3000吨,有效净化了镇域环境。
美丽乡村环形示范带建设快速推进。全力打造包括漂牌村、釜山社区、长山村、张营村、于洼社区、叶营村、汊涧社区在内的“汊涧美丽乡村环形示范带”:投资约2500万元实施的于洼社区美丽乡村项目,目前已完工并通过省级验收;投资约1700万元的漂牌村美丽乡村项目、投资约1700万元的张营村美丽乡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农村环卫二轮招标工作,三年投入1057.8万元,有效巩固了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成果,确保农村居民点全覆盖。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全力推动农村“三大革命”,农村改厕工程按序时进度推进。持续做好环保、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染源排查、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盘活用好村集体资源资产,合理利用上级财政扶持资金,鼓励、支持、引导各地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投资主体不断得到优化,2018年以来新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个,分别为投资200万元由汊北村、张营村、双园村联建的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投资350万元由长山村、釜山社区、漂牌村、时湾村联建的近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投资250万元由叶营村与金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资筹建的阳光钢架大棚项目;投资80万元由长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村民合伙建设的长山村民宿项目,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空壳村”脱壳,加速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目标任务。
四、筑牢垒实民生工程这个根本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汊涧中学围墙场地工程、于洼九年制学校运动场及厕所工程、于洼幼儿园活动场地工程、汊涧小学运动场工程,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率先提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专项行动,投资100多万元的汊涧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南阳书院项目立项建设;通过举办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积极组织文艺队伍参加市级系列文化活动。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计生卫生职能不断转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共青团、妇联、工会、残联、科技、国防、武装、防震减灾、气象、民族宗教、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