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杨店环境好生态佳等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乡村旅游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可持续增长点偏少,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发展基础滞后的问题依然严重,乡村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集体可支配收入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与民生需要;集镇建设水平较低、改造难度大,拆违控违形势严峻,征地难拆迁难问题突出,重点项目推进阻力重重。三是担当作为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行政服务效能还需再提升,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乡村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庸政懒政慢政”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2020年工作计划
围绕新目标,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2020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乡党委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定脱贫奔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社会稳定、招商财税六个重点,推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建设“岭上江南 青净杨店”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争取新突破,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脱贫攻坚之年,依然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向脱贫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324户即95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头等大事,检验的是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要扎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动态调整,做实基础台账,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脱贫;要继续完善基础建设,重点要在组级公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工程、生态环保项目上做文章;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消除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及时解决扶贫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要严格落实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抓好安居保障工程,确保入住率完成100%;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扶贫不力、整改不到位、挪用占用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查到底,从重从严从快处理。
(二)建设新坐标,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为原则,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村民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黄栗中心村建设提档升级,重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型美丽乡村。继续加快杨店服务区建设及红堂“缩村让地”项目土地复垦及安置点建设进度,推动岗岭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全力推进道路拓宽改造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继续推行“户分减、组保洁、村监运、乡集中”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保持环境洁净。落实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严格巡河制度,加大河道治理力度,抓好河道卫生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河岸线管理等重点工作,有效改善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适应新常态,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围绕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农副产品进超市、进工厂、进学校,农副产品与品牌结合,推动农家乐产业等措施,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把全乡农村当作旅游示范区来规划,把农业基地当作旅游景点来建设,把特色农产品当作旅游商品来推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到旅游服务业上来就业。进一步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进大李水库光伏电站复工,确保顺利实施。
(四)形成新氛围,强化社会治理。现阶段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社会治理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抓发展与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扎实做好各项维稳工作,建设平安杨店。不断深化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以“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举办知识问答、讲座等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势,全面提高全乡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交通、消防、食药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快和推进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建设步伐,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信访突出问题,维护和促进杨店的和谐稳定;继续做好重点地段、重点单位和薄弱环节的治安巡防,强化法治杨店建设,进一步确保乡域安全。
(五)跨跃新高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将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集中力量办一批民生实事;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春风行动”,引导更多群体投身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教师引培力度,建强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卫生院提质改造工程,优化卫生环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低收入农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保参保率100%;落实低保、农村“五保”、孤弃儿童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全力做好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