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严强转”专项行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深入推进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难克坚、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乡人大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全乡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乡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乡广大干群、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大路乡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全乡人民期盼和广大代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在改善民生各项服务上还不够全面精细;三是运用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乡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艰巨。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建设和谐美丽新大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主要目标是: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对标高站位,在推进脱贫攻坚上持续发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354+N”,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确保50户102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按照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要求,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推进脱贫攻坚质量再提高,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抓好“十大工程”实施,全面推广“四自一带”产业扶贫,强化扶贫工厂运营管理。加强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有效保障贫困边缘人口生产生活。着力抓好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二)对标高质量,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
坚持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带动、村级建设、大户引领”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陈场、大路、王坊、苏宅等村扶贫产业大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一体化管理,精准引领更多能人大户参与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把招商引资着力点转移到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上来,力争在工业、加工业等领域项目引进上有所突破。继续跟踪落实原有项目,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三)对标高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
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做好灵双路及303省道公路沿线村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骑路逢集”专项整治,依法治理道路沿线乱搭乱建、非法占地等行为,统筹抓好绿化提升、设施提升等工作。
着力推进2019年度苏宅中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加快改造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保证高质量完成全部问题厕所整改任务。
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奋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守护好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
(四)对标高层次,在激发村级活力上持续发力。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消除一批薄弱村。高质量完成农村股权及“三变”改革。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加强便民服务中心、村庄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为民服务的能力,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全面推行深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管机制改革,探索构建网络监督责任体系,监督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制度化、现代化、法制化,为乡村改革发展和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