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补齐“三农”短板,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让农业强起来。以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稳定优化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在沈郢、牛王两村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依托石榴、糯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融合产业链,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积极协助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支持。提高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水平,新增种养面积2300亩。抓好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各村(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增强农村活力。创造优美环境,让农村美起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因地制宜实施改厕,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完成尤村村温郢南庄片、袁庄村一二组自来水管道建设,实现17个村自来水全覆盖。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继续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工程,成片植树造林1020亩、四旁和义务植树12万株。实施水系联通工程,提升村庄生态涵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实施沈郢、支湖、柳沟等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尤村村1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持续加大增收,让农民富起来。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打造河湖绿色经济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水产品等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涡南西瓜、沈郢大葱等名优农作物的辐射面,优化品种、提高品质,积极拓展省内外销售市场。
(五)坚持项目引领,增强发展后劲。更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执行力,坚持镇领导班子牵头负责制度常态化和“交办督问”闭环调度等推进机制。实现城西水厂等项目建成投用。狠抓建设环境保障,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更大力度狠抓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先行区,精心组织参加有关展会活动,适时举办招商推介会,做大做强交通运输、再生资源利用、电子商务、重点企业配套实体经济、总部经济等5个方面支柱经济业态。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在外荆山籍人士返乡创业。继续深化招商引资“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实现“引进一个、建好一片、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
(六)深化各项改革,提升创新能力。认真落实上级改革部署,推深做实我镇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稳步推进和扩大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范围。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任务,继续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拓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继续实施“劝耕贷”,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供金融支持。
(七)完善城市功能,在城乡共建上增强动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参与编制县城规划区土地开发空间规划,修编完善停车场、雨污水等各类专项规划,统筹推动老城区、荆山西区、涡西片区联动发展。不断优化提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质。抓好206国道改线(化肥厂周边)地块、文昌街文化馆地块、八排楼、建强、马湖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二中南等安置区,加快马湖等安置区建设步伐。实施征迁项目13个,征迁面积41万平方米,征地2331.5亩,完成2019年实施的征迁项目扫尾。加快路网贯通连接,建成永平街等道路。实施圣泉新村、健康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总面积 10.3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880万元。实现白乳泉景区向市民开放。建成涡河圈堤西堤带状公园和涡淮带状公园,形成涡淮生态绿色休闲长廊。以更高水平管理县城,全力参与打赢蚌埠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攻坚战,强力推动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突出抓达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通城市难点堵点,全面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完善环卫保洁清扫、污水收集处理、绿化亮化等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老城区新建公厕及老旧厕所改造提升工作,确保每平方公里不低于4座标准化公厕。健全完善物业管理体系。持续开展“三城同创”,不断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创建格局。加大梅郢带状公园保护力度,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巩固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成果,申报省级森林城市;确保滨淮湿地公园争创省级湿地公园获得成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争创省级卫生县城。规范农民建房审批,提高审批时效,开展违法用地整治“回头看”。
(八)聚力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2020年度9件民生实事项目由本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后,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让代表和群众满意。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支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新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51个。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积极组织参与有关全民健身运动会,为我县争创省级体育强县做出贡献。大力配合县医院新院区建设,实施大庙、滨湖等6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水平,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参与争创省级质量强县。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快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