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赛涧回族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年初既定目标,不断加快发展,妥善应对各种挑战,踏踏实实促转变。通过全乡广大干群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我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庄台打造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明显,民主法制逐步深入,惠民工程接连落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呈现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为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按照上级部署,全乡上下全力协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软件资料整理、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中央巡视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改、县工作专班反馈问题整改、省暗访江台村十个问题整改、脱贫攻坚大排查问题整改等工作,全年脱贫94户230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18户2846人,新增贫困就业四百余人,发放创业扶贫贷款一百余万元,取得了较好扶贫脱贫成效。
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9年至今,赛涧回族乡完成财政收入112.74万元,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51.25%,实现第一产业社会发展总值4620万元,第二产业社会发展总值6200万元,第一产业社会发展总值8100万元,市县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已建设7座公厕,1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座小型污水处理厂,7座微动力污水处理厂;张楼、赛涧、周台三村分别完成建设1000㎡文化广场;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正在建设,即将竣工。
四、优化产业结构效果明显
赛涧回族乡草坪规模种植7000亩,龙虾养殖规模4000亩以上,带动瓜蒌、莲藕、中草药、经果林、双孢菇等适应性种养项目,并计划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外滩地发展适应性水生作物,种植茭白、芡实等作物,在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养殖,发展适合旅游观光的适应性产业。
五、庄台建设成效显著
赛涧回族乡共有5个庄台,分别是冯家行、八里垛、寺台、清真、溜孜口,其中前4个庄台位于八里垛村,溜孜口庄台是李台村的一个自然庄。庄台建设之前,环境面貌脏、乱、差,农机、草垛随处可见。2019年3月底,赛涧回族乡按照县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对道路进行了拓宽,对沟塘进行了清淤,铺设了污水管网,新建了公厕,按照“九小七配套”要求,对庄台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庄台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增强。2019年全年的赛涧乡庄台建设对省、市、县也有一定的影响,2019年度省级庄台建设现场会在赛涧乡溜孜口庄台召开。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建设资金的短缺成为我乡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加快发展的环境还需大力改善。四是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发展空间饱和,土地资源难以为继,早期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后天老化。五是改善民生的任务比较艰巨。贫困人口较多,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六是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及党员队伍建设仍不能很好适应发展需要。一些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作风不够扎实。以上问题,全乡上下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计划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两学一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党建带动、民营发展、环境提升、稳定脱贫”为载体,统筹兼顾,明确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全力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下一步继续需做好产业,就业帮扶,多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扶人扶志,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二、绿色环保持续发展。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及“三大革命”工作。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工作,力求实用高效,争取全年改厕800户;加强集镇排污处理厂排污管道建设;联合王岗、垂岗申报中心沟清淤工作;在街道周边、后坝、李台顺堤沟增加环卫设施。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推动土地流转,积极利用塘垛湖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好种植业结构调优,由传统的一麦一豆向经济作物发展,充分利用中石化援建资金,积极引进推广双孢菇种植,初步计划在赛涧、周台两村各建30棚;进一步扩大草皮种植规模,力争达到上万亩;扩大龙虾养殖规模,打造有机水稻、溜孜口腊肉等本地品牌;利用淮河外滩地资源做好外滩地适应性农业规模种植,大力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