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6日在舜山镇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汉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特邀及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绿色舜山、生态舜山、旅游舜山、魅力舜山”的发展基调,围绕苗木花卉和生态旅游的产业主线,敢字为先、干字当头,逆境抓转机、难处攀新高,形成了各项事业蓬勃向前的生动局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镇上下在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扩量提质
核心指标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300万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亿元、超任务45%,固定资产投资4050万元,超任务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0万元、增长43.9%。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总投资1.2亿元、超任务20%,获表彰2019年度先进乡镇。新增限上企业2 家。
主导产业再迈新台阶。新增苗木种植面积2300亩,其中“三树一苗”670亩。县盆景赏石协会、王恒亮大师盆景工作室落户百思德产业城,产业城初步搭建盆景展销平台,并与江苏沭阳国际花木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电商平台建设。继续办好第四届华东苗木花卉交易博览会和第八届“魅力舜山杯”自行车骑游邀请赛。全县首家乡村民宿“园林人家”火热打造,百思德金鹏花木假日酒店交付运营,恒海生态园、林桥生态农庄分别创建省三星和四星级农家乐,“花木+乡村游”初露雏形。积极融入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来安红岭段建设。全年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
科技创新迸发新活力。发明专利新申请25件、新授权12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成功举办“社区农园&可食用花园”风景园林主题论坛暨2019年“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孟建民院士工作站在省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百思德国家级“星创天地”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凸显。安徽恒海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发展科技生态种植养殖项目2个,成为科技农业推广先行者。安徽省林桥园林园艺工程有限公司利用4.8亩的玻璃阳光棚,升级花卉盆景培育基地。
二、坚持听民意、强功能,乡村变化有目共睹
乡村出行更加便捷。来舜路改造提前竣工,由6米宽的水泥路变为8.5米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且舜山段率先完成。舜康大道延伸1.2公里,贯通集镇西外环路,镇区进一步西拓北扩。扩面延伸改造道路24.2公里,惠及石固、复兴、六郎3个村。整合移民、一事一议等项目,硬化道路9.3公里。
乡村面貌更有品质。三湾中心村升级省级示范点,追加投资110万元改善巷道形象和排水设施。复兴集中心村继续建设,改造景观渠道1条、污水管网4200米,新建农贸市场1座、污水处理站1座、公厕3座,增设健身广场800平米、太阳能路灯40盏。改造6个村、1560户旱厕,“体感”“观感”同步提升。舜山农贸市场获县级“文明市场”称号,复兴集改造农贸市场投入使用,“马路市场”顽疾彻底解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来复路、来舜路等主要道路沿线整治效果显著,舜山村张岗、红旗组示范点焕然一新。
乡村生态更为洁净。新建8个垃圾棚、2处垃圾堆肥点、1个有机垃圾资源回收站,垃圾收运体系更加完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链条进一步延伸。河湖长制巩固深化,巡河APP全面推广。镇村31名林长履职尽责,“五绿”工作卓有成效。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正式挂牌,销号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个。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碧水保卫力度不减。秸秆禁烧工作“基本盘”稳定,“不能烧、不敢烧、不怕烧”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林桥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并与舜山村共同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乡村。
三、坚持补短板、创特色,乡村振兴稳步开局
农业发展质态提升。林桥苗木、六郎冬桃、复兴绿茶、醉景乡葡萄、石固鹌鹑蛋等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激增。复兴村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村,舜山村、石固村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点。成功举办第四届华东苗木花卉交易博览会,苗木年销售额4亿元。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家。百思德、林桥园林园艺2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争取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资金550万元,清淤硬化渠道7.5公里。推广新型高效农机具40台(套)。
集体经济动能强劲。复兴村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建设精品花卉及多功能展示馆,利用村企联建契机,租赁给百思德公司开发盆景展销平台,年增收2.4万元。石固村扩大蛋鹌鹑养殖规模,5个养殖棚年存栏20万羽、产蛋量1000吨,村集体年增收5.64万元。炮咀等4个村各购置百思德商铺一套,按购置价6%返租给公司,获得租赁收益。10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01.9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29.48万元,同比增长16.4%。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大关,全面消除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2019年度获全县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