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镇位于肥东县东部,北与马湖乡、古城镇接壤,西与张集乡、梁园镇毗连,西南与石塘镇相邻,东与巢湖市居巢区交界。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人口6.4万,耕地面积9万余亩,山地面积3万亩。
1949年初,此地属大山乡,后并入文集乡。1955年成立解集乡。1958年,政社合一,隶属石塘人民公社。1963年成立解集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解集乡建制。1992年文集乡、阚集乡并入解集乡。2006年11月,高亮乡和解集乡合并成立包公镇,镇政府驻解集。解集地名源于解集街上居民解姓。
包公镇交通优势明显。合宁高速包公·石塘道口位于我镇青春社区,合宁高铁、沿江高铁穿境而过。S326省道(原陈石路)、S215省道(原范栏路)、X023县道(原店马路)和280公里的畅通工程和“村村通”贯穿全镇,县内公交四通八达。正在修建的长古旅游公路途经我镇23公里,总长5.1公里的青天路2019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合肥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
包公镇山水资源丰富。包公镇山地绵延数十公里,山脉连绵起伏,丘陵平原相间,山水相依,植被良好,林木葱郁,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浮槎山省级森林公园,太子山、龙山、虎山和黑洼水库、龙山水库、环山水库等山水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本底优势愈发彰显。
包公镇人文底蕴深厚。古有北宋著名清官包拯,今有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等。文化历史遗迹星罗棋布,花园井、荷花塘、衣胞庙、九留十三包古迹犹存,棋盘石和旱马槽、水马槽保护完好,位于棋盘石社区的“大城头遗址”(又名皇城),是新石器时代至西周的古村落遗址。包公社区的包氏宗祠和“大城头遗址”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邵村历史上有舞“洋蛇”传统,大邵洋蛇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三次舞进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专题介绍“洋蛇”灯,称其为“庐州一绝”。张氏旧居属市级文保单位,阚集折子戏、岘山大鼓书等民间文化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