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1928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欧日章主持仁化县委工作,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率独立第八团(后改编为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赤卫队)到鱼皇南木坑(距高坪电站约2公里),进行军事训练和开展游击战争及发动革命暴动。仁化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同时在南木坑办公。1934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红一军团直属部队由城口镇经红山新白、青迳村进入乐昌县五山镇;红一军团二师、红十五师经中山村进入乐昌县五山镇宿营。红军主力经过后,地方反动势力搜捕、杀害掉队的和在群众家里养伤治病的红军。在红山境内牺牲的红军伤病员共36人。红山人民为缅怀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继承红军烈士的革命传统,于1991年在新白重建“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纪念碑高大宏伟。并把红军行军时走过的一座石拱桥命名为“红军桥”。我镇充分发掘红军长征历史,红军桥、红军墓等红色遗址文化,全力推动新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和新白段长征文化公园两大项目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全镇生态、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打响红山森林休养度假、红色文化体验模式。充分利用城口红色小镇的红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以茶叶、文化旅游结合的形式,大力打造红色文化+茶叶文化经济带。
此外,红山镇还拥有梅花龙、布龙、醒狮、山歌、花鼓戏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结合本地独特的传统文化,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六、名优特产
红山产茶源远流长,历史上关于红山白毛茶的记载,康熙仁化县志》、《同治仁化县志》记载:“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注:今仁化县红山乡境内之黄岭嶂)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可见当时的白毛茶其芽之大,茸毛之长是罕见的。红山白毛茶是广东特有的地方良种,是中国茶树品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红山镇地处偏远,至今仍保持粤北地区最好的生态环境。黄岭嶂周边的小楣水、烟竹被确定为粤北野生白毛茶的分布中心,红山白毛茶之名在学术界开始被赋于独立的名称,并逐步为世人认知。
据原《仁化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当地白毛茶已是朝中贡品。在1978年省山区资源调查中,专家认为“红山白毛茶品质居粤北名茶之冠”。1985年后,在上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群众对种茶叶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开垦山坡地种茶叶。在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一乡一品”扶持开发项目,茶叶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镇茶园面积1.39万亩,年产干茶320吨,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在2013年4月和2015年4月,红山镇成功举办红山镇首届和第二届茶叶节,大力宣传、推介红山白毛茶,使茶价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同时借助东坑茶叶观光园的建成,有力促进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2015年被省评为“广东十大茶乡”,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思路逐步拓宽,成效正日益显现。2017年,红山茶主要种植区红山镇鱼皇村委会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7月,红山镇鱼皇村被定为韶关市“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2019年10月,红山镇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020年,红山镇鱼皇村被评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021年,红山镇烟竹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经过现代科学方法精制,品质独特,味美甘醇可口,凸显纯自然兰花、蜂蜜、板栗香型。具有消滞去积、提神醒脑、生津解渴等功能,常饮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是现代理想的自然绿色饮品。红山白毛茶在1988、1992、1994、1996年曾荣获广东省优质名茶称号,1989年被授予全国出口展品荣誉,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合格绿色食品,1994年评为全国林业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评为广东省优质名茶金奖。2011年、2013年、2015年,利用红山白毛茶鲜嫩原料制作成的红茶、白茶连续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和“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在2017年和2021年仁化白毛茶两度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第十二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中,我镇出产的茶叶“烟竹红杏仁香”斩获红茶组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