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的工作要求,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社会生产总值14.08亿元,同比增长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5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83万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亿元,同比增长18%;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9元,同比增长9%;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8万元,同比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济发展渠道
强化农业、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一是继续抓好田园机耕路建设。计划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设钟鼓园、同安、六极村机耕路,改善农产品运载难的问题。二是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大经济作物菠萝、香蕉的种植面积,响应县扎实推进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菠萝标准化种植,同时抓好菠萝、香蕉新品种的种植推广,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生产格局。三是指导农业生产实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四是充分利用县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土地流转步伐,发展规模农业。
(二)抓好海洋经济发展。一是抓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加快推进虾塘的标准化改造,推广对虾集约化养殖,扩大深水抗风浪网具的生产规模,发展“海洋牧场”。二是继续跟踪外罗渔港特色小镇项目,提高外罗渔港的品位和档次。三是建设六极岛生态农业科普基地,逐步完成旅游观光区、生态休闲区、游玩养殖区、水上娱乐区等15个功能区建设,把六极打造成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之岛。
(三)抓好企业发展,拉长经济增长链条。加大对生产效益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及污染的“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增强企业竟争力。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企业,增加工业经济产值。一是投入1000多万元把我镇红砖厂改造成新型环保砖厂。二是全力支持好广东粤电和国电外罗海上风电的建设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深入开展暖企“三服务”活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状大。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城乡扩容提质
坚持以生态、宜居、绿色、美化为目标,加快镇区交通、饮水、医疗、排污等项目建设,促进镇区扩容提质。一是抓好客运站场建设,改变锦和没客运站状况。二是抓好城内村古城墙恢复建设工作,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三是抓好省定贫困村那板、白茅村委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确保项目在近期全面完成。四是完成城内至那爱村6公里道路的建设,解决群众交通难问题。五是争取市公路局对镇区部分街道的白改黑改造,改观镇容镇貌。六是以“PPP”项目建设为契机,投资1933万元建设外罗港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池,投资1134万元建设锦和镇圩排污管网工程和对污水处理池进行提标改造,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净化镇区环境。七是把握好白茅村委会列入省乡村旅游项目的机遇,着力发展好白茅海民宿乡村旅游产业。
三、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镇是农业大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头等大事。为此,我们必须在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要努力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断加大乡村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计划投资310多万元建设那六村至颜赫、南边、竹那、高园、新村、迈斗、那丼村近6公里乡村道路,畅通农村发展的“脉路”,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那板、白茅等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口,以创建生态文明镇村为契机,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三是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和谐新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四是抓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投资4748万元建设93条自然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池,使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得到改善,提质人居环境。五是抓好亮化工程建设。计划投资260多万元安装好颜赫、沟西、金门、锦丰等村400多盏路灯,改变农村夜不见灯的状况。六是抓好“厕所革命”及禽畜圈养栏的建设工作,改变农村卫生状况。
四、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全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目前我镇还存在贫困户占比9.7%、263人未脱贫,部分脱贫人口脱贫质量不高,新农村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镇将持续加强产业帮扶,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产业效益,提高脱贫人口比例和脱贫质量。综合运用低保、教育、医疗、危房改造、培训就业等政策措施予以帮扶,继续抓好省定贫困村的新农村项目建设,确保脱贫对象不返贫、临界困难群众不致贫,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