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28日在历洞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历洞镇人民政府镇长林向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代表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历洞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之都、宜居之城”目标任务,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镇经济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保持总体平稳,实现稳中有进。全镇地区生产总产值为2.00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445亿元,农业总产值1.56亿元;税收收入118.6万元,增长33.5%。财政收入1420.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4元,增长8.1%。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既定任务,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事业进步、人心向上的大好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进展。
2018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委的决策部署,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经济增长呈现新亮点
坚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位于沙木村委大洞村的东少新型牲猪养殖场和位于磨山村委三尖坑新型牲猪养殖场先后顺利建成投产,总计投资1700万元,养殖规模4000头,年出栏量8000头;引进顺诚畜牧有限公司在旺埇村委投资建设蛋鹌鹑养殖场,项目总投资约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以农业农村工作为根本、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巩固沙糖桔种植的基础,鼓励群众种植脱毒苗等优良品种,以几大种植场为示范,引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种植;重点发展特色南药,积极融入县南药产业带,依托现有基础,整合人力、资源,打造连片南药种植示范基地2个,实现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目前,全镇发展南药种植约4.4万亩,规模效益初显。坚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用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项目建设进度走在全县前列。全镇3条省定贫困村共有9条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3条贫困村共计划投入资金3千万元,规划新农村建设项目52个,至2018年末,已全部向县相关部门报送和审批,并建立建设项目库,以自然村为单元,完成建设项目建档立卡工作,已基本完成了46个建设项目,村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发生明显转变。全镇9条非省定贫困村,共58条自然村,2018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数为35条自然村,共计投入资金217.5万元,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达100%。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成功引进顺诚畜牧公司蛋鹌鹑养殖小区项目,三个省定贫困村共投入348.6万元入股该项目,历洞、里城、旺埇村共投入84万元,入股聂森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历洞、里城、旺埇、马留村多种形式独立自主或通过入股形式发展光伏项目5个,共计投入资金855.14万元;做到切实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贫困户抱团取暖、稳定增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收一名研究生学历的优秀人才到镇政府工作,选聘2名优秀回乡人才担任历洞村、旺埇村的主任助理,为基层提供人才保障;积极探索完善“五共三治”乡村治理体系,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3个。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坚持规划先行。初步完成镇区总体规划,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约12公里;镇污水处理厂确定选址并动工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三个省定贫困村管网铺设,集中供水点正在施工建设中,目前建设进度良好。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围绕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践行河长制、湖长制,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目前历洞河(历洞、连滩段)河流治理历洞镇内的标段已完成95%;镇开展“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各村分别开展多次水面“清漂”行动,保河道清洁,提升群众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加强畜禽养殖场整治,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清拆,对落后的养殖场,逐步进行淘汰、清拆。全年共对2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的违规养殖场进行清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镇级垃圾填埋场进行关停,并进行覆土复绿改造。落实自然村清理、行政村收集、镇级清运的三级保洁长效机制,目前12条行政村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辆16台,保洁工具一批,新建设行政村级垃圾收集点12个,聘请保洁员59人;镇级聘请垃圾清运车辆1台,全镇日平均清运垃圾7吨,各村基本实现了无垃圾堆积,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扎实打好乡村旅游基础,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旺埇、里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旅游线路已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