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执政为民,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积极办理人大议案。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化,广大干部队伍务实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热情日趋高涨。法律顾问机制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仍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是镇人大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海门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情系海门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乡贤,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门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上”企业屈指可数,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二是受政策、指标、资金的制约,“改木建钢”步伐缓慢,渔业经济整体效益依然不高;三是原开发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解决难度大,土地关系复杂,特别是园区内涉及国家生态公益林地的调整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工作成效,造成了项目落地难、进展缓慢;四是涉土遗留问题较大,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少;五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镇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练江整治等工作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村基础配套有待完善,非农户籍渔民居住难问题仍然突出;六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神仍需继续提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汕头特区发展,打造重要发展极;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汕头市委、市政府规划布局建设“江湾新区”,潮阳区委区政府全力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为我镇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特别是近年来的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海门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一些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发展平台正在加快推进,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更是为我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必须抢抓新的历史机遇,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以及年初镇委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砥砺奋进,凝心聚力推动海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一)加快创新驱动,持续释放海门发展活力
---加快推动临港产业,努力打造临港经济一颗明珠。要抓住海门纳入汕头临港经济区的契机,以港口码头和产业园区大量腹地为依托,推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加快形成以潮阳港海门码头、华能海门电厂码头、华电丰盛电厂码头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码头群,打造粤东绿色能源源基地;要充分发挥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全面发展运输、仓储、物流等港口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港口、能源发展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临港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区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前沿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飞达制罐、芬兰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粤嘉装配式建筑等项目的建设,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加快推动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打造重要增长极。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是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重点环保基础设施,也是印染企业聚集发展平台。其建设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拉动海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确保2019年底全面建成,企业入园生产。要同步谋划,引导群众发展印染下游及其它配套产业,形成成熟的印染产业链条。要进一落实系列惠企暖企护企扶持政策,做到有求必应、善于监管、乐于服务,加快构建更强竞争力、更大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把印染园区和产业园打造成投资热土、创业高地,让所有在海门的客商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加快旅游和渔业创新发展,擦亮“全国特色小镇”金字招牌。要加快推进“潮汕文化体验”“渔港产业集聚”“滨海旅游休闲”“健康生活配套”等四个核心功能区域的规划建设,力争将海门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潮汕风情渔港小镇。要坚持旅游与文化融合,进一步挖掘整理海门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风俗民情、特色美食、传统工艺和优秀文化,整合包装莲花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遍布全镇近100处文物古迹,规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餐饮、商贸、旅游业的升级壮大。要依托国家中心渔港、继续引导渔民“改木建钢”,巩固传统渔业产业;要探索开发休闲渔业,拓展旅游空间;要引导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主动对接“互联网+”等新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设备更新,加快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要抓紧筹划,积极配合区农业局做好以锦泰水产有限公司为核心区的现化农业产业园的申报工作。